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九曲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而与其相呼应的,是贯通东西大动脉的“陇电入鲁”战略工程,将甘肃优质风光资源,转化为源源绿电,跨区域输送至山东,实现资源、经济的互利共享的双赢。


运输难题:荒原丛山中的“巨无霸迁徙”

山东能源“陇电入鲁”白银15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靖远北滩30万千瓦风电项目吊装的风机堪称“庞然大物”,整机重量超过750吨,塔筒高度达125米,相当于40层楼高;叶轮直径221米,扫风面积超3.8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可最大化捕获风能。

面对西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偏远位置,风机部件运输需穿越村镇、河道、山坳,并越过如“九曲黄河”般的山路等艰险环境,甚至临时改造道路以适应大件塔筒和超长叶片运输,最终抵达吊装现场。

“风电场内道路以泥结石或山劈石路面为主,道路通行状况相对较差,对此我们策划了多套运输方案,采取塔筒、叶片、主机分别运输的模式,前进方向设置3台装载机作为牵引车,运输车辆后方安排1台装载机作为应急,确保了配件顺利到达。”靖远项目部负责人李亮说。


技术攻坚:高海拔环境下的“毫米级精度”

白银地区海拔高,春季风力变化复杂,极端大风和沙尘天气频发。大风、沙尘天气、大件运输、线路避让等诸多挑战,每一个难题都是横亘在建设者面前的一座大山。风电设备安装也是“靠天吃饭”,等小风窗口期,考验的是耐力,新能源集团西北新能源项目团队紧盯测风软件和天气预报,采用“白+黑”的模式紧抓小风窗口期,精准分析,科学判断。同时充足准备设备,保证安全可靠,现场主吊选用1800吨级汽车吊,辅以130吨级辅助吊车精准定位。

“在125米高空中,采用单只叶片‘空中动态平衡’安装的方法,利用专用吊具和激光定位等技术,‘百步穿杨’高空对接,118只高强螺栓控制误差小于1毫米,克服221米超大直径叶片吊装易受风扰的难题。”西北新能源技术专家(二级)张兴顺介绍说。

据悉,该型机组单机容量7.5兆瓦,是目前陇东地区商业化批量应用最大机型,每台风机满发状态下每小时发电量可满足100人每月的用电需求,其规模化应用将显著集约化用地,提升区域风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赋能:东西线动脉上的“新增量版图”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山东能源“陇电入鲁”白银15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是“陇电入鲁”配套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项目可研总投资超72亿元,涵盖风电、光伏及储能。

自开工以来,西北新能源秉持“绿色施工”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标准化作业和智慧风电场建设,着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并严格洒水降尘、敷设绿网等手段,有效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陇电入鲁配套白银新能源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28.5亿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45万吨,为山东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带动甘肃新能源产业链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成为鲁甘协作的‘绿色引擎’。”西北新能源主要负责人孙世轲表示。


这座矗立于高原的“绿能巨人”,不仅是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蓝图实景,更承载着东西部协同发展的绿色愿景。山东能源新能源集团以“陇电入鲁”为纽带,正将甘肃的“风光”资源转化为跨区域低碳转型的澎湃动力,为“双碳”目标落地书写生动注脚。

闪电新闻记者 陈银 通讯员 公振普 姜明旭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