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随着新疆21个国家站刷新5月气温纪录,新一轮的极端高温正在向我国袭来。
对此,网上有不少小仙女表示早已“全副武装”了:口罩、空顶帽、墨镜、冰袖、长款防晒衣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她们拿不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防晒衣在我国的市场,那可谓是“供不应求”,早在2023年,其市场规模就已经来到了742亿。
浏览一下各大品牌所推销的防晒衣,就会发现他们在卖点描述所下的功夫,真是一个比一个“卷”:玻尿酸面膜防晒衣、驱蚊防晒衣、体感直降5度的木糖醇“神衣”......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国民如此争相追捧的防晒衣,是真的有“黑科技”,还是说仅是智商税呢?
防晒衣
疯狂溢价的防晒衣:卖的不是衣服,而是焦虑感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近些年随着防晒衣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且价格也是越来越高了,有的甚至比用料扎实的羽绒服还贵。
这是小编在电商平台,搜的防晒衣,其中有不少已经卖到了4位数。
按理说,防晒衣明明用料那么少,其防晒功能也不是什么高难度工艺,又为何卖得如此之贵呢?
其实,这些品牌卖得从来就不只是防晒,还有背后所营造的焦虑感。
4位数防晒衣
先是用一些人被晒黑后的视频,和遭遇嘲笑的文案,来激起消费者的焦虑感。
然后再上一组对比视频,看看他们家的衣服效果有多明显,最后在描述的时候,竭尽所能的给你一种“高数值”的观感,使你对其产品的功能产生“崇拜”,最后引导你下单。
整套营销手段简直行云流水,可我们扪心自问,真相真的有这些商家所推销的那么夸张吗?
就拿晒黑来说,只要我们皮肤的表面有衣服遮挡,其实多多少少就已经起到防晒的作用了。
报道
这时可能又会有网友要反驳了:人家可不仅仅是挡阳光,还能挡紫外线呢!紫外线才是让人变黑的主要因素。
这里小编直接上案例,曾经有一家省纺织测试研究院,就测试了30批次网上的热门防晒衣,看看其功效是否真的能达到,商家所吹嘘的程度。
结果令所有人都“长见识”了,在商家嘴中,号称“紫外线杀手”的防晒衣,却有86.7%都不合格!
注意,这里指的可是最基础的防晒衣指标。
防晒功能不如普通T恤
其中网购的衣服没有一件是防晒的,而从实体店购买的,则约有60%都不防晒,有的甚至连T恤都不如!
顾客消费了一圈发现:最终竟然是自己最早穿的那件衣服最防晒。
更加细思极恐的是,这些商家连最基础的防晒功能都保证不了,那么所吹嘘的买点真滴能够做到吗?
对此,《光明网》也是发表了一篇文章,揭晓了所谓的“黑科技”,其实本质上都是噱头罢了......
报道
官媒揭穿“防晒衣”:全方位拉胯的“智商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到过这种防晒衣,声称其面料里,注入了“玻尿酸”成分,能让你的防晒衣,在抵挡紫外线的同时,能够像“面膜”一样呵护你的皮肤,做到全天候保养。
玻尿酸,是医美或者化妆护肤领域补水、保湿所常用的一种成分,是对皮肤有一些作用,先不论这些商家加没加,其效果真的有吹的那么神吗?
你瞅瞅这营销文案,抵挡紫外线折射率99.98%,40万亿保湿因子,穿多久补水保湿多久,简直就是“夏天神衣”。
玻尿酸防晒衣
可结果呢?经过检测,面料里所添加的玻尿酸成分往往极低,还会因为水洗等因素,再次大打折扣,最终跟不加根本没什么区别。
还有所谓的“木糖醇防晒衣”,在商家的嘴里只要你穿上这款衣服,那基本就与闷热“无缘”了,体感直接立降5度。
然而,检测机构测试完衣服后,发现也就初期能感到一些凉意,时间一长和普通防晒衣根本没区别。
木糖醇防晒衣
除了这些,有些奇葩的商家还给你推出“驱蚊防晒衣”,告诉你这里面可加了有艾草成分或者氯聚酯,让你出行在玩“百蚊不侵”。
看到这样的营销文案,网友们是不是很行动,毕竟夏天蚊虫多,谁又不想拥有一款既能防晒,又能驱蚊的万能神衣呢?
可这也是噱头!
驱蚊防晒衣
据《环球健康》报道,这些衣服根本就不能做到有效防蚊,且只要是长袖的衣服,本就一定程度的防蚊虫作用,跟商家所鼓吹的卖点,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更要命的是,据《消费日报网》的报道,如果产品的标签或者说明书,有提到防蚊驱蚊功能,可是要进行农药登记。
因此只要是驱蚊,无论是化学成分还是职务源性成分,在我们国家其实都属于农药范涛,要有明确的管理说明的。
报道
也就是说,只要商家推出了“驱蚊防晒衣”,那么就该在介绍的时候,向消费者出示农药登记证号。
如果没有,那就只有两种可能:无效或者存在重大健康安全隐患。
试想一下,自己花高价买的“驱蚊防晒衣”,结果因其成分与皮肤长期接触而过敏了,或者被吸入身体内部,简直光想想都后背发凉。
因此,小编这里也是真心奉劝一句,真的不要在为这些噱头,而花大价钱买防晒衣了。
虽然一款产品的定价,往往和公司所使用的材质、设计、品牌效应有关,但一般来讲,一件防晒衣的原材料价格真的不会超过一百元(环球网所述)。
拒绝高溢价 ,让商品回归它本该的价格,不要让一个简单的防晒,成为了各大品牌“割韭菜”的利器。
信源:新京报 2024年7月26日关于“防晒衣是“智商税”吗?不要被这些数据骗了!”的报道
信源截图
通过上面官媒所揭晓的这些内幕,我们会发现其实商家,远没有想的如此好心,不仅凭借这些“凭空捏造”的噱头,大肆提高售价,就连最基础的防晒功能都不能保证。
扪心自问一下,这些所谓的功效,真的值我们花上千块钱下单吗?
防晒没什么,但千万不要让商家的营销手段,来收割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