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平衡已被我们彻底颠覆,中国和西方都对印度感到恐慌”

同志们,我感觉咱们国家最近这阵子在国际舆论场上被脏东西给缠上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掀桌子,巴基斯坦帮中国的战机和导弹带了货。但是到了印度砖家和媒体的嘴里,我们却一不小心成了“大输家”。印度从政府到民间火力全开,使尽浑身解数发动他们的舆论机器,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硬生生把印度给包装成了本轮印巴冲突中的“最终胜利者”,而且还是赢麻了的那种。

5月13日,印度地缘政治与外交政策专家、印度畅销书籍《大重置》(The Great Reset)的作者纳夫鲁普·辛格(Navroop Singh)刊文表示,这场印巴冲突早已超出了巴基斯坦的自身范畴,站在巴基斯坦背后的是一群“恐惧印度自信崛起的境外势力”“这股境外势力在暗中资助、推动与支持这场冲突,它们对印度的恐惧在‘辛杜尔行动’中达到了顶点”



纳夫鲁普·辛格



被纳夫鲁普·辛格点名的这个“恐惧印度自信崛起的境外势力”是谁呢?我相信聪明的你们应该已经猜到了。但是你们猜得还不够全面,人家不仅把帽子扣到了某东方大国的头上,而且还把锅给甩到了某西方大国的身上:

“印度通过‘辛杜尔行动’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不仅是战术层面的军事胜利,更是心理层面的信心胜利。印度政府公开宣示,我们已经获得了对巴基斯坦的战略与空中优势,这一表态不仅令伊斯兰堡当局深感震惊,更让华盛顿、北京和安卡拉的政策制定者们深感不安。”

“印度政府的报复行动不仅动作迅速,而且分寸得当。我们彻底震撼了原有的全球秩序,尤其是那些曾将印度的克制与忍让视作是‘理所当然’的各方势力。印度重创了巴基斯坦——一个拥核国家的防空系统与军事基地,如此大胆的举动已经引发了全球各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中国、土耳其和英国的高度关注。”

“‘辛杜尔行动’彻底打破了此前由中美主导的所谓‘定义全球平衡’的G2叙事。中美都没有料到,印度竟会如此果断地予以反击。西方与中国的决策层至今未对印度的大胆行动发表任何评论,这足以说明,它们对印度的恐慌情绪已显露无遗,因为它们已经被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纳夫鲁普·辛格不是唯一一位试图通过拉踩中国来给印度转移视线的印度公众人物。也是在最近,印度退役中将P.R·尚卡尔(P R Shankar)在参加油管上一档连线节目时也疯狂碰瓷我们。尚卡尔说,现在印巴已经交过手了,印度已经知道巴基斯坦手里那些中国武器装备的底细了,也知道巴基斯坦军人有几斤几两,所以印度现在已经“没什么好怕的了”。



尚卡尔

不仅如此,尚卡尔还说,在中巴两国之间,如果非要挑一个当印度的对手,他宁可选择和中国大打出手,因为“中国人没什么实战经验,而久经沙场的巴基斯坦士兵因为和印度士兵打得有来有回,所以实际上‘更胜一筹’。别看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中国人用起它们来不一定有巴基斯坦人熟练。”





哦,对了,顺便一提,尚卡尔是印度陆军出身的,没退下来之前一直在印度陆军担任炮兵司令。

你问我为什么一个前炮兵司令评论起印巴两军的超视距空战来也这么自信满满?谁知道呢,兴许人家和局座一样,也属于是跨学科型的通才吧。只不过局座是“战略忽悠局”,而他是“战略恐吓局”的。

另外,这个尚卡尔还有自己的个人X号和油管号。我去他的X上瞅了一眼,意外发现这家伙居然还有视奸我们国内媒体和智库的习惯。他在5月14日这天发了条帖子,对@南亚通讯社发在观网风闻社区的一篇关于他的编译文章进行了一番锐评。

看到有中国人在中国媒体上提了一嘴自己的名字,尚卡尔乐得跟吃了蜜蜂屎一样。老小子对此得意洋洋,把这事当成了自己一桩了不得的功绩,发到X上狠狠自吹自擂了一番:

“我的自媒体频道正在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他们正在追踪我的视频节目。呵呵,可算号着你们的脉了吧中国人?很高兴看到我的雄文能被观察者网这样的‘中国鹰派’媒体转载报道。哎,要是我的祖国巴拉特也能这么重视我就好了。”

完了这条帖子评论区下方的印度网民留言全是给他捧臭脚的:

“祝贺您!Sir。”



“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恭喜您,Sir。”



“您已经完全揭示了中国人的险恶用心,Sir。中国人的本性就是如此,他们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意识到了他们对印度的背叛。”



“印度万岁(Jai hind)!Sir。”



“这简直就是一枚荣誉勋章啊,Sir。”

“Sir,您根本不知道……你正在塑造下一代印度人……我经常关注您的视频。印度是现在中国人的焦点,所有有关印度的话题在中国都备受关注。所以他们会关注到您也没什么可奇怪。毕竟我们都清楚,中国就是这样一个‘神经质且缺乏安全感’的国家。”



二、印度人气坏了,叫嚣要把@豪哥哥给告到联合国去

无独有偶,除了尚卡尔,5月15日,在接受印媒 “X新闻在线”(NewsX Live)的主持人连线采访时,前印度海军三星上将谢卡尔·辛哈(Shekhar Sinha)也就印巴冲突话题碰了一下中国的瓷。不过不是直接碰的,而是擦着碰的。



辛哈

辛哈吐槽巴基斯坦,说巴基斯坦的武器弹药大多数都是依靠进口的,而印度的武器装备则几乎全部来自本国国产。“依赖外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短板,而印度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缺陷。巴基斯坦一缺武器就哭着去找土耳其、中国这种国家要大腿抱。那边向土耳其跪求无人机,这边向中国哀求‘霹雳-15’导弹。而我们印度呢?我们就不一样了,和巴基斯坦相比,我们印度的军工技术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一直领先。”





这些给印度吹彩虹屁的印度砖家和媒体的评论区画风都大同小异,简而言之两句话:不要问,问就是印度赢麻了。



那那些非印度媒体的评论区画风呢?这个情况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以法国主流媒体“法兰西24”为例,它们在5月15日这天往自家官X上发了一条新闻动态《中国武器在印巴冲突中通过实战测试,而且表现优异》。这条新闻动态收获了超过374万浏览量,评论区留言足足有2000多条,不过大部分留言都是奔着骂法国人的,因为这些评论用户大多是印度网民。他们说白了就不是来好好讨论问题的,而是来控评外加袒护自家莫迪gege的:

“中国的宣传机器又开始疯狂运作了。要是真如你们所说,那中国军工企业的股价怎么还暴跌了?现在这世道,撒谎可藏不住。印度都放出行动前后的高清卫星图了,大家都能看个清楚。输家就是输家。”



“你为什么要给自家的‘阵风’战机泼脏水?你到底还是是不是法国的媒体?”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黑法国的战机?我倒想知道你们‘法兰西24’的工资到底是谁发的?”



“文章每句话都是“据巴基斯坦消息源”……能麻烦用实锤证据验证一下吗?合着现在法国媒体连巴基斯坦防长这种社交媒体级别的消息源都信了?”



“表现优异?得了吧,当中国战机被印度导弹打下来时,那表现倒是挺‘优异’的——红的、黄的、粉的、灰的、黑的,全搅和在一块了。”



“这世道都是怎么了?为什么所有人都在针对我们印度?捏造假新闻中伤别人就这么有意思吗?几乎每个西方国家的媒体机构里,都有被中国渗透的痕迹。中国的武器管用?那为什么印度一用上自家海陆空的国产武器之后,那些中国战机就全趴窝了呢?中国的、土耳其的装备没一个能打到我们印度国土上的。”



我突然庆幸我们还有长城防火墙,要不然我估计现在咱们社媒平台上的舆论环境,可能也不会比X和油管这些西方社媒干净到哪儿去。

除了“法兰西24”这种法国主流媒体之外,我们中国的一些自媒体也在印度人这波殃及全球的“大辟谣运动”中被当成了针对对象,尤其是因为拍了搞笑视频《刚买的飞机被打啦》而爆红全世界的国内知名短视频拍摄团队@豪哥哥。他们的视频在被转载到外网之后火速蹿红,仅在洋抖上就收割了数以亿计的流量,并非翻译成了英语、土耳其语和乌尔都语等多个版本,一度成了各国网民茶余饭后的消遣笑料。



大家都乐不可支,印度人可就气炸了。大量印度网民蜂拥至互联网上的各个角落,要求各家平台“必须配合印度”,坚决封禁像《刚买的飞机被打啦》这样的“辱印”内容,并威胁说什么“如果谁敢不从就提出外交抗议”。不仅如此,这些因为海绵体充血过度而导致大脑缺氧的印度网民甚至还叫嚣,应该呼吁联合国介入处理,要把@豪哥哥他们团队给告到联大去。



这帮印度砖家真的是……给点云彩就下雨

三、丧事喜办大办特办,印度赢学恐怖如斯

印度从砖家到媒体再到网民的这波“印度赢学”轰炸,并非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自嗨。和这些民间的“游击队”比,莫迪政府的“正规军”更进一步,直接将舆论造势升级为全国性的集体行动,用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典活动,把抽象的“印度赢学”给塑造成了某种席卷全印的国民级狂欢。



光靠“印度赢学”是填不饱肚子的,等这股劲儿过去了,印度那些老大难问题该头疼一样得头疼

这场被印度媒体称为“印度民族主义动员典范”的活动,正是印度人民党于5月13日发起的“三色旗巡游”(Tiranga Yatra)。从5月13日持续至23日,印度全国137个城镇都被卷入到了这场精心设计的胜利庆典中:50万辆摩托车组成的巡游车队穿梭街头,10万面三色国旗在万人集会上猎猎作响,4000场以“致敬英勇部队”为主题的集会覆盖城乡,爱国宣传片在公共大屏幕上循环播放。

按照莫迪政府的官方口径,“三色旗巡游”是为了“向印度军队的英勇与牺牲致敬”,并强调“辛杜尔行动”是“里程碑式的军事成就”,“成功打击了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主义势力’”。



你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乐个啥,反正就是乐



三色旗巡游

为了把这场席卷全印的大戏演得尽可能逼真,莫迪甚至还亲自下场,发表了全国电视讲话,宣称“英勇的”印度军队已经在“辛杜尔行动”中将巴基斯坦军队给打得“溃不成军”“跪地求饶”,还说“印度在这场军事行动中展现出了‘超凡的实力’,让全世界领教了什么叫做‘新形态战争’。印度国产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也得到了充分检验,印度国防工业出口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



虽然莫迪在电视讲话中口若悬河,但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印度政府之所以要在刚吃了败仗的节骨眼上丧事喜办,而且还大办特办,主要原因并不是印度真的在这场冲突中占到了什么便宜,而是恰恰相反。

“三色旗巡游”的背后隐藏着更为现实的政治算盘。受美国关税战等负面因素影响,现在印度经济增速放缓、通胀率飙升,再加上还有农民抗议以及失业率高企等老大难问题。原本莫迪冒险搞“辛杜尔行动”就是为了给士气低迷的印度社会打一管鸡血的,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印度之所以要搞“三色旗巡游”这种“赢学大狂欢”,其目的就是为了转移印度内部的矛盾和焦点,而这些矛盾本该是通过“辛杜尔行动”转移给巴基斯坦的。

还是狄熙客说得好:

印度这场“赢学”大戏,热闹归热闹,却像一场精心搭起的戏台——别看台上锣鼓喧天,可台下的烂账却根本藏不住。

莫迪政府的算盘很清楚,无非是用印度教民族主义叙事去转移内部矛盾,把虚空捏造出来的“军事胜利”转化成自己的政治资本。

但问题在于,情绪的高潮总有退去时。当印度人从“印度万岁”的泡沫中回过神来,发现身边的物价还是高企、工作还是难找、“阵风”战机的残骸还是在克什米尔的山沟沟里躺着,这场被莫迪政府大肆吹捧的所谓“伟大胜利”,它的保质期又能维持多久呢?



印度没有那个实力通过战争对外转移矛盾

真正的国家自信,它或许在装备体系的完善里,或许在军工技术的扎实里,又或许在民生问题的解决里,但却唯独不在“颠覆全球平衡”这种廉价的鸡血口号里。

如果印度真那么想要证明自己已经“崛起”了,已经成长成足以令中国和西方都为之侧目的世界大国,那么或许印度最应该做的不是在舆论场上四面出击,对别人大搞互联网“猎巫运动”,而是先算算自家的经济账、补补军工短板、听听农民的诉求——毕竟,口号喊得再响,也比不过战机修得快、菜价稳得住、失业率降得下来得实在。

印度这出“丧事喜办”的戏码,或许能在短期内掀起一阵热潮,但热潮退去后,留下的是更清醒的现实:没有扎实的根基,再怎么声势滔天的“赢学”,终究也不过是一场梦醒之后徒留一地鸡毛和无尽空虚的虚假狂欢罢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