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广东清远英德市网红野景点 “一线天” 溪谷发生一起驴友溺亡事件,近日网传遇难者家属向同行 21 名驴友索赔 86 万元,引发社会关注。记者就此事展开调查,当地多部门回应称事件正在处理中,而野景点安全隐患问题再次敲响警钟。
一、事件回顾:网红野景点溺亡,家属索赔引争议
据网友爆料,今年五一期间,刘姓驴友组织 22 人前往英德市 “一线天” 溪谷溯溪。5 月 2 日,一名驴友在潜水时不幸溺亡。网传信息显示,遇难者家属提出总额 86 万元的补偿诉求,包括 70 万元死亡赔偿金和 16 万元丧葬费。爆料称,当地镇政府、派出所等部门已介入调解,计划 5 月 11 日组织涉事人员召开调解会议,若调解不成将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一线天” 位于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于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区管理局曾多次发布通告,明确禁止擅自进入探险、戏水,但社交媒体上仍有大量驴友分享 “打卡” 内容,使其成为 “网红溯溪地”。石牯塘镇民宿老板透露,驴友常凌晨四五点偷进景区,安全隐患突出。
二、当地回应:多部门介入协调,暂未达成一致
- 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一线天” 属禁止进入区域,路口均设卡劝返,但部分驴友仍违规进入。对于溺亡事件,称以警方调查为准,业务处室正在处理。
- 石牯塘镇政府:证实事件存在,已加派人员定点值守和巡逻,劝返进山驴友。调解组正督促活动召集人牵头协商,但具体补偿方案尚未确定。
- 英德市公安局 / 宣传部:均表示事件正在处理中,暂不方便透露细节,需以官方通报为准。
截至发稿,英德市相关部门尚未就索赔诉求的合法性及调解进展作出正式回应。
三、法律视角:同行者责任界定需考量多重因素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分析指出,此类事件责任认定需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
- 组织者责任:若活动组织者(如刘姓驴友)未履行安全告知、风险提示义务,可能因 “未尽安全保障义务” 承担主要责任;
- 同行者义务:驴友间形成临时团体,同行者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负有救助义务,若未及时施救可能承担次要责任;
- 自甘风险原则:若活动本身具有高风险性且参与者明知,可能减轻其他方责任,但需结合具体案情判断。
付建强调,最终责任划分需综合活动性质、组织形式、救助情况等证据,建议通过司法途径明确责任,避免 “道德索赔” 争议。
四、野景点乱象:禁而不绝,安全监管难题待解
“一线天” 事件暴露野景点管理三大痛点:
- 监管漏洞:保护区虽设卡但人力有限,凌晨偷进、绕路进入等行为难以完全杜绝;
- 网红效应:社交平台推波助澜,“野景点” 被包装为 “打卡圣地”,吸引大量游客无视风险;
- 责任盲区:未开发区域缺乏急救设施和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救援难度大,责任认定复杂。
英德文旅 5 月 3 日曾发布警示,提醒公众勿前往未开发区域,但类似悲剧仍时有发生。业内人士建议,需建立 “平台审核 + 基层巡查 + 法律惩戒” 联动机制,对违规宣传野景点的账号限流,对组织者追究法律责任,从源头减少风险。
五、公众反思:野趣与安全如何平衡?
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 支持索赔派:认为组织者和同行者有责任保障安全,尤其是潜水等高危活动需有人负责;
- 反对索赔派:强调驴友活动属自愿参与,风险自担,若同行者无过错不应担责;
- 理性呼吁派:建议完善户外保险体系,通过商业保险分摊风险,而非依赖事后赔偿。
随着户外运动兴起,野景点安全问题已成社会治理难题。此次事件不仅是个案处理,更需推动行业规范建立,让 “诗和远方” 不脱离 “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