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小品界谁能称得上小品之王,那赵本山一定当之无愧。

但赵本山也只是在春晚的舞台上火了“一阵子”,在2012年之后,春晚上就再也看不到赵本山的身影了。



坊间流传着各种版本赵本山“消失”的原因,但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哈尔上台以及所带来的一切改革,才是赵本山消失的最主要原因。



哈文到底制定了怎样的规则,会让顶流的赵本山“消失”呢?



哈文

说到哈文,很多人都知道她是著名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可知道的人都知道,李咏能起来,全靠哈文,别看她是一个女子,却比很多人都要强很多。



哈文虽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可她毕业后便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用两年的时间修完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双学位。



1996年,哈文连续5年担任3.15特别节目的导演,要知道这可是个全国人民都很关注的日子,毕竟会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哈文能做这样大流量的节目的导演,可见其能力不一般。

之后哈文还凭借《一个人和一条法规》获得中国新闻奖。



尽管哈文这些节目都导的不错,也获了奖,可这并没有让哈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到哈文策划了《幸运52》和《非常6+1》这些节目,哈文才在导演界站稳脚跟,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这些火爆的节目的主持人,也都是其丈夫李咏主持的,如果没有这些有趣的节目,就算李咏的主持功底再好,也体现不出来。

因此说,李咏的成功,是哈文成就的。



一个导演如果,仅策划出一个爆火的节目,可以说是其运气好,可如果接连策划出好的节目,那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2005年,哈文担任《梦想中国》制片人。

2008年,哈文担任《咏乐汇》的制片人。

这些节目无一例外的都异常火爆,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此时的哈文是一个有拿的出手作品的导演,是一个能引爆全民热潮的导演,正因如此,央视看上了哈文的才华,有意让哈文接手春晚总导演的位子。



这对于哈文来说,可是天大的喜事,是对她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她价值的肯定。

可谁知,对哈文是升职的好事,对赵本山来说却未必是好事。



“无脑规则”,害惨赵本山

如今市面上很多泡沫剧很受大众的欢迎,还有那么搞笑综艺,尽管流量很高,但却被专业人士评价为没什么营养,那为何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看呢?



其实就是因为无脑,更不需要思考就能开怀一笑,何尝不是生活、工作重压下的释放呢?

而赵本山的小品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赵本山出生在东北,又有着丰富的二人转经验,虽然表演方式很能让大家捧腹大笑,可却依旧被很多人称为难登大雅之堂。

特别是随着哈文的上台,让赵本山更加难生存了。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哈文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赵本山。



作为春晚总导演的哈文,她要把控春晚整体的输出,在哈文看来,春晚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对外输出的一个窗口,很多国外人也会关注中国的春晚,因此,在哈文看来,春晚必须是一台上档次的节目,那这跟赵本山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在哈文看来,赵本山的节目好笑是好笑,但没有任何意义,看过之后也没什么所得,很鸡肋。

因此在赵本山的小品上,哈文修改了很多,她想要通过小品,让观众学到很多东西,更富有教育意义。



站在一个总导演的位置上,哈文这样想或许没错,可作为一个喜剧人、一个文艺创作者,如果喘着要教育人的目的去做一个作品,那无疑是有违初衷的。

就像赵本山曾在节目上说的:“作品给你不舒服的时候,觉得你在教育人的时候,那是最累的。”



很多人都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了,在这一年里,工作上,可能客户训斥了你,也可能老板训斥了,生活中家人可能不理解你,孩子不理解你,年底了看个春晚还要被人灌输道理,试问这样的节目谁会喜欢?



因此,在哈文一遍一遍修改赵本山小品的时候,赵本山就知道春晚再无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再者,在春晚上节目,每个人都盯着很大的压力。

因为是春晚,而且是现场直播,演员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彩排,对于一些年纪大的人身体根本吃不消,再加上精神高度紧张,因此能上春晚的演员虽说荣耀很大,但他们承担的压力更大。

别看赵本山在台上看似很轻松,很欢乐,其实有几年的小品都出现了失误。



有一次跟宋丹丹合作,赵本山紧张的道具都忘了拿,最后还是在宋丹丹的掩护下,才回到后台拿了道具,让小品毫无破绽。



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又被导演针对,作品又是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赵本山直接宣布了退出春晚。

当然,在圈子里混的人都讲究体面,赵本山对外则宣称是身体不适,无力再表演了。

随着赵本山的退出,很多小品演员也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最后都跟赵本山一样退出了春晚舞台。



要知道,小品可是春晚中国人最爱看的语言节目,无奈之下哈文曾亲自上门邀请,但赵本山依旧以身体不适拒绝。

无奈之下,哈文只能增加歌舞节目,缩减语言类节目。



为了弥补这些老的小品演员的离开,哈文增加了新面孔。

为了观众不流失,她还引入了流量明星演小品,这也导致很多小品没有小品味,春晚也没了春晚的味道。



结语

或许会有人说哈文是无辜的,是赵本山跟不上时代潮流了,可赵本山有句话却说的很对,如果一个作品自己都不舒服,还有教育观众的意义,那就失去了作品的意义。

大家喜欢看小品,无非就是图一个乐呵,谁愿意被教育呢?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你认为小品必须具有教育意义才算是好作品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