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富人和穷人,连吃饭的味道都有种姓制。
这个重视灵魂,不在乎现实的国度,在现实世界里,却如此泾渭分明。
我去印度的第一天就拉肚子。首先去的还是比较现代干净的加尔各答。据说,拉肚子是老外到印度的必修课。
以前在原始森林、沙漠戈壁等不毛之地时,都没拉肚子,我肠胃功能还算不错。但到印度还是没能逃掉这个必修课。
去一个地方,通常会去经营很多年,当地人常去的餐馆吃饭。当地人长期去,说明是经过市场多次博弈后的餐饮店,这里往往隐藏着美味。但印度是个例外。
这里不管是餐饮店,还是路边摊,做饭的手和吃饭的手都是黑乎乎的。我亲眼看见街边摊贩前,一位中年人用黑手擦完鼻涕后,握着旧报纸裹成的盒子,另一只手往盒子里抓满大街都有的油炸球球。他就是摊贩的主人,摊贩前围着顾客,排着队来买炸球球。买到的顾客也用黑乎乎的手,拿着炸球球就往嘴里塞,香碰碰的吃起来。看得出,他们的肠胃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
记得《摔跤吧,爸爸》里也出现了这种炸球球,只是如同我在 说的,印度电影里看不到垃圾,也看不到鼻涕,一切都很干净,就像印度人眼里,自己的灵魂那样干净。而我实在吃不下,但又好奇这到底是什么美味。于是,去了一家稍微干净点的店里,买了炸球球尝了一口。很咸很普通。以前在香港的重庆森林,就是电影《重庆森林》里的重庆森林,有很多普通印度人聚集在那里,也有地道的印度点心卖,颜色很卡通很好看,味道很甜很普通。甜到发腻的那种甜,比中国和欧洲点心都要甜。吃一口下去,以为它把糖浆浓缩了20倍,能甜到寒毛都竖起来。
受不了这些小吃,我又去了食客扎堆的咖喱饭店。咖喱颜色五彩斑斓,红的,黄的,绿的,里面都是素菜。旁边是烤鸡或者炸鸡摊位,鸡在印度算是廉价肉类了,在大众聚集的地方,荤菜就是鸡肉的代名词。普通人平时只吃素菜,是因为佛系的原因吗?当然不是,他们除了牛肉什么都吃,经济原因让他们不能天天吃肉,哪怕是便宜的鸡肉。
如果只吃素菜,一顿饭大概也就三元人民币,如果加上鸡肉就要十元,普通人口袋里稍微有点积余就会买点烤鸡、炸鸡之类,陪着咖喱一起吃,大快朵颐。
我也尝了一块鸡肉加咖喱,和炸球球、印度点心一样,看上去好看,吃起来难吃,远不如东南亚的印度餐厅。在印度市井里吃到的唯一美味,要算印度大米了,很长的米,炒来吃别有风味。
来印度一周后,终于到了首都新德里,算对印度美食有了全新认识。
在新德里有很多以外国人或印度富人为目标受众的餐厅。我去吃了一家生意很火的黄油鸡饭,黄油和咖喱烩在一起,加烤鸡腿。和之前路边摊吃的完全不同,咖喱的味道非常浓郁,加上黄油则更加浑厚,欲罢不能,米饭依旧是长米饭,但吃起来更加香软。结账70多人民币,那是我吃过的最美味印度菜。
后来又去吃了一家讲究的羊排店,依然美味。连这里的印度点心都没那么甜腻。清淡而优雅。
关键是,我到新德里后,就不拉肚子了。
原来,在印度,美味和卫生,与餐厅档次成正比。这和其他国家都不同,就拿中国来说,苍蝇馆子里有很多美味,因为囊中羞涩的人,没有审美细胞的人,味觉不会差。那么,要在市井中开店生存,装修可以马虎,但味道不能差。档次可以不高,但食材和做食材的手要干净。因此,反而会看到很多开着奔驰林肯的人去知名苍蝇馆子排队。
在东南亚、日韩,欧美,或多或少都有这一幕。只有印度例外。
这里的富人和穷人,连吃饭的味道都有种姓制。
这个重视灵魂,不在乎现实的国度,在现实世界里,却如此泾渭分明。
而且,还只是普通市井与富人街区的对比,我当时还没来到真正意义上的贫民窟。直到去了孟买,惊人的现实对比才达到高潮。
到孟买时,正好遇到一个时尚创意节。里面有很多文创,也有很多科创品,这种展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很普通,说它有多少创意谈不上,但它的举办地紧挨着IT社区。来逛创意展的年轻人反而成了看点。那些年轻人衣着干净清爽,简单但时尚,就像在欧美看到的印度年轻人。和之前见到的印度人差别巨大。
节会的旁边是咖啡厅,里面很多人衬衣别挺的敲打着苹果笔记本,我偷偷晃了两眼,里面全是英文,聊了两句后,才知道这里消费的,大多是孟买的IT精英。他们习惯在咖啡店收发邮件,阅读,休闲。除了肤色和眼球,和前几天遇到的普通人完全不在一个时空。
在IT精英里,也有很多是印度的第三种姓,吠陀。甚至有最低种姓,贱民。印度虽然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但在观念习俗中,比如婚姻等方面,种姓制还是有顽强的生命力,吠陀贱民等低种姓无法和婆罗门刹帝利等高种姓通婚。
不过对于IT精英,他们不生活在传统印度种姓的磁场中。很多年入百万人民币以上的人,如果愿意,可以随时移民。显然,他们已经形成了新时代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只是,这种IT精英的百万富翁,可以通过努力和智力获得,不像传统种姓,一生都在一成不变的阶层和生活里,等着日出日落。
我在咖啡坐了一会儿,看到这里的人,不管是正装还是便装,都很时尚,他们也享受这种时尚。大多数邮件是和美国硅谷往来。
很多印度精英都有冥想的习惯,他们把这种习惯带到了硅谷,搞得不管是印度人,还是欧美人,冥想已经成了硅谷的时尚。还出了不少关于冥想,正念的畅销书。
由于硅谷的影响力,讨论和练习冥想成了全球很多白领的时髦,就像瑜伽和仁波切是中国白领的时髦一样。据说冥想对工作效率和身心体验都很有效。我没专门练过冥想,但明显感受到,关注心灵是印度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现实世界是多么天差地别。
离这家咖啡馆不远处,就是孟买最大的贫民窟。很多当地精英从来没去过这个不远处的贫民窟,却经常去万里之外的硅谷。那才是他们的世界。
作为旅行者,当然要去参观贫民窟和贫民窟里举世闻名的印度红灯区,听说红灯区里很多中年妇女和悲惨故事。但我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公开的红灯区,当地人说,新上任的总理为了国际形象,正在扫黄。
扫得了黄,却扫不了贫。贫民窟里不堪随处可见,老鼠满街跑,人们懒得搭理,早已习惯。恶臭味扑鼻而来,就在恶臭味中,十岁左右的小孩摆着地摊卖肉卖菜。这里小孩子干活已是常态,他们的脸上时常洋溢着老练的笑容。
我没呆多久就准备离开,正好遇到几条流浪狗对我汪汪直叫,我有些害怕,但旁人没人朝我多看一眼,有的路人用眼神告诉我,没事的。
我走出贫民窟时,果然,几条狗就没有再跟过来,也没有再向我叫。我好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