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2025河北中考招生新政出炉,引发家长激烈讨论。今天,咱们重点分析一下对民办高中和录取分数线的影响。进入正题之前,给大家提个醒,今天内容很复杂,篇幅很长,还有点烧脑,我尽量给大家说清楚。但在此之前简单科普一下分配生政策和石家庄中考招生录取一统线和二统线的知识,不然下边的分析,可能不容易理解。
总体的意思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会把80%招生计划(按照应届生的比例)分配给各个初中;剩下的20%是统招生,按成绩排名统一录取,统招生最后一名的成绩就是一统线。而分配生是按照校内成绩排名,择优录取的,但分数太差也不行,不能低于一统线50分。如果分数不够,各个学校的分配生名额没有用完,那就收回来按照全市的排名进行再次录取,最后一名就成为了二统分数线。
下面进入正题,先说省级民办示范性80%的分配生新政,对各个高中招生的影响。其实,对于一中二中这样的公办学校,应该说影响不大,因为原来人家就是这样招生的。但是,对是精英中学、二南,二中润德、一中实验、正中实验、卓越、金石、联邦外国语、精英新华等学校(石家庄市区民办示范高中有9所,郊县有2所),可能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今年石家庄民办高中招生还有另一个政策,那就是市区和郊县招生7:3的招生比例政策。如果民办高中的分配生政策与区域按比例招生的政策叠加,就会让今年省级示范性民办中考招生乱成“一锅粥”。
目前,关于两个政策如何叠加?还需要等待石家庄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进一步的细则,才能给出详细的分析和判断。但是从目前政策的倾斜来看,我偏向于民办示范高中的分配生也会按照地域进行7:3分配。以二南为例,1800人的招生计划中,360人是统招生,1440人是分配生;而在分配生中,1008个招生计划分配给主城区的各个初中;432个招生计划分配给郊县的各个初中。
因此,今年民办示范性高中不仅会有一统线,二统线;而且在市区和县区的分数线也会是不同的,也就是所谓的“一校两线”甚至会不会有“一校四线”?而之前网上的一中、二中、二南、精英的各种按照往年得分率或者排名的预估分数线,在2025河北中考招生新政面前都是“扯淡”,家长们可别再看了,今年还有二中铭德校区招生,因此今年石家庄各个高中的分数线很可能会重构,格局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这个政策出来之后,很多网友都在大胆预测,这下“精英完蛋了、二南也慌了”。但真的会如此吗?首先,现在公办和民办示范性高中在分配生政策上保持一致,对于公办学校肯定是利好。由于要降50分录取,会导致一中二中这样的一线高中的整体生源比民办高中要好很多。因为一中二中一统线高,分配生线也肯定水涨船高。这与过去正好相反、反差明显,以去年中考为例,二中录取的分配生最低分可能是599分,而二南的最低分高达618分。这不仅是近20分的差距,更是4000多名与8000多名的差距。
但新政之后为什么会相反了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去年二中本部招生人数是1115人,其中主城区招生1000人,航空班100人,新三区15人,美术体育生59人。那么分配生人数大概就是1000人的80%,也就是800人。然后,用1115-800-100-15-59=141人,这就是二中的一统招生人数;同理,一中本部一统招生人数只有105人。
由招生人数少,因此一统分数线就会很高(去年二中一统线649分,一中是644分)。而二南精英等民办高中的招生总人数本来就多,按照城区和郊县三七分的话,主城区一统招生名额在250-300人之间,因此他们的一统线肯定比一中二中的要低一些,而分配生的录取线也会随之下降50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绝对利好一中、二中等头部民办高中。
其实,不仅是一统线,二统线也是一样。因为民办高中的分配生是有学费的,同等条件下,即使是走分配生,家长们可能也会选择公立高中,而民办高中只能是公办的“替补”和“备胎”。当然也要看具体的分数,如果有学费减免或者有顶尖班型的承诺,那可能是另一回事(因为有些头部初中,即使是分配生,成绩可能也很高)。而且,由于民办高中大多学费不菲,也有可能产生分配生名额没有用完的情况,那么分配生名额就会被收回,进行第二次统一录取。因此,我预测,头部民办高中的二统线可能也会比公办的低。
大家不要以为二统线比较低是坏事,对头部的民办高中来说,这可能是好事。大家看看去年公办学校一统二统线的对比,除了38中外,一统线和二统线的差距最多也就40多分,少的只有2分。因此,这种情况反而对民办高中有利。如果他们的二统线比公办高中的分配生线高,那么最终谁的生源质量更好,就更不好判断了。
因此,新政对头部民办高中的影响肯定是有,但或许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而且人家一统线上还招了300多个高分段生源,这个方面的生源质量可能又比公办学校多一些。从这个角度看,对二南、精英等头部高中的影响可能也没那么大。就像我昨天分析的那样,民办示范高中分配生的加入,主要是让8000名以后的孩子,甚至是1万名以后的中上等学生增加了上二南、精英等民办优质高中的机会。
有人说,这次的政策可能会增加1万多个分配生计划,如果按照市区和郊县三七分的招生比例,可能在市区会增加7000多个民办分配生名额。当然,分配生入校后,有些同学不一定能进入优秀高中的顶尖班型,但据我所知,大部分高中在高一下学期选科分班时或高二高三,还会按照成绩和排名对班型进行一次或者多次调整,这将会是分配生逆袭进入好班型的“绝佳时机”。
另外,今年的新政还有一句也直戳要害,那就是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抢生源。石家庄各大民办高中对于高分考生的招生策略,都是免学费、住宿费或者还有许多高额奖学金,但今后“这招”可能就不好使了。但是,文件里并没有点名“按分数段收学费”这事。因此,我判断,民办高中按“分段收费”大概率还会继续,不然民办高中的招生就难了,竞争力也会下降一大截。
最后,我要为今年以及今后初三的考生和家长向教育主管部门呼吁一下(我知道教育系统一些领导也经常看我的文章)。新政出炉后,省级示范性高中增加,分配生名额增多,家长们的选择虽然更多了,但客观上提高了中考志愿填报的难度。因为分配生志愿只有一个,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分配生指标浪费。
由于分配生是按照校内排名进行录取,但目前,大部分家长都是靠线下统计或者群内接龙获知孩子的校内排名的,这样的数据不透明、不清晰、不准确,存在严重的信息差,可能会导致由于填报不当,考生与好高中擦肩而过的情况。但现在的政策是不允许向初中提供中考成绩,那么家长和考生该从哪里得到准确的数据进行志愿填报呢?
因此,我建议,要么增加分配生志愿数量,由1个增加至3个;要么授权学校给家长和考生提供校内排名(不一定是成绩)。当然,最好还是由教育考试院定制一个分配生填报系统,从系统上给考生进行校内排名或者结合成绩对志愿填报意向进行大数据分析,供家长和考生参考。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广大考生的利益,不枉费孩子们9年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