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生活,千姿百态,有人忙着聚会,有人热衷广场舞,也有人混在钓鱼场。

有一种特别的人,他们什么热闹都不要,没有电话、没有聚会,也没有朋友。

这样的人,是被群体遗忘了吗?还是郁郁不得志?外人总是看不透。

其实,退休之后,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其自然地得失,就相当通透了。



01

你不是没有朋友,是学会了和自己做朋友。

一个人喝茶,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书,没有电话,没有邀约,没有聚会,没有一些所谓的社交......形单影只,不是痛苦,而是云淡风轻。

所有闲暇的时光,都给了自己,都是自己在安排。

外人看到的,是孤独,而你却可以孤芳自赏,活成一枝独秀的样子。

春秋时,孔子云游时,看到一个叫林类的老人,衣服破破烂烂,靠在捡麦穗过日子。

孔子以为,这个人很穷,就让学生去打听情况。

学生子贡笑话林类,老而无子,也无妻,死期也近了,真的太可怜了。

林类说:“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

我有我的快乐,你不懂;你有你的快乐,我不懂。我和你,何必混在一起呢?你看到我的状况,很担忧,可是我却很快乐呀。

是的,我们在人群中,希望有一个人懂得自己。越是这样想,越是孤独。

当你不求人懂得,而是自得其乐的时候,你就明白了,唯有自己最懂自己。

退休后,无拘无束,自己喜欢奇怪的音乐,就独唱好了,只要不影响他人的生活。他人看你,露出奇怪的眼神,没有关系,你本来就不求他们给柔润的眼神。

02

你多拒绝人几次,人家就不会邀约你了。

关于社交,太多的人在做“指导师”。

大名鼎鼎的李叔同,说:“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遇到人,别吹捧自己的得意的事情,说一声都不好,毕竟人家矮一截,会觉得丢面子。

很多人强调,一定要谦卑,要学会琢磨他人的意图。你多一些换位思考。

可是你退休了,还去学习社交技巧,这不是为难自己吗?

你在职场几十年,都没有学会,到退休了,就学会了?你在职场,都非常克制自己的本性,去迎合人,为了生计而已。

终于你释放了自己“不会合群”的本性,开始拒绝社交。

一次两次拒绝人,被人觉得你另类。但是一次次拒绝,人家压根就不会联系你了。这,恰如你的本意。

你不打扰我,我也不打扰你,成为退休生活的常态。你对于社交这件事,如释重负。



03

你从来都不孤单,因为你有幸福的家庭。

作家王小波说过:“中年过后,我们就只剩下家了。”

是的,人的年纪越大,家庭越重要。并且家庭是贯穿人的一生。

看看那些总是去聚会、频繁有人联系、到处找朋友的老人,他们没有多少时间去照顾家庭。

和我同小区的张妈,退休之后,广场舞、麻将、同学聚会一拥而来。

张妈的儿媳为此,抱怨不断:“孙子都不管,这是什么意思?”

有一次,张妈下午五点就去跳舞,也没去学校接孙子,儿媳就发火了——换了一把门锁,再也不让张妈进门。

现在,张妈住在小区的车库里,怨声载道。

很多退休老人,把关系搞反了。对外人亲和,什么事情都求助外人。却对家人横眉冷对。

不想一下,在老人生老病死的时刻,外人是看笑话的,唯有家人才会急的团团转,各种安排。

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家里,做好一日三餐,管好孙子,也牵着爱人的手,走一走,这日子,都顺多了。一个像样的家,是自己打造的,也会给自己无尽的回报。

04

你知道,所有的热闹,都要用寂寞来偿还。

《百年孤独》中有一句话:“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是的,大家相聚有多热闹,散场有多冷清。

你去看看聚会之后的场景吧。饭桌上,留着残羹,还有几杯没有喝完的酒。

那些喝醉的人,东倒西歪地出门,说胡话。要是他回家的路上出问题了,所有聚会的人,脱不了干系。

最难受的是“心情”。刚刚还是喜滋滋的,重逢的喜悦在心头。但是一会儿,就空落落的。

如果在聚会的时候,遇到初恋,大家热情地聊过去。后来一转身不见,这就更加失落了。

最可怕的是,组织聚会的人,邀约了几十个人,但是真正到场的,也就是三五个人。一批人,都找借口,临时不来了。这组织聚会的人,觉得太丢脸。

既然结局很难受,那么不如一开始,就不开始。

曾经熟悉的人,相见不如怀念;注定走散的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05

古人说:“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你连见一面的想法都没有,那你就一点烦恼都没有。

你总是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心中没有一点波澜,淡淡的,好极了。

退休之前,你真的是硬着头皮去应酬的,说言不由衷的话,看不一样的脸色,琢磨大家的意图,想一想如何收拾残局。

退休之后,你不去社交,熬到没有电话,没有朋友,也没有聚会,只是一场回归而已。

当然,习惯独来独往的你,也不妨碍他人群来群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