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末尾,杨过退隐之时,金庸给了他一个潇洒的结局。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说罢,杨过便携手小龙女退隐江湖,尽管他们再没正式登场,但金庸紧接着又创作了《倚天屠龙记》,后世武林中也登场了他们的后人黄衫女子,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读者心中的遗憾。
(张无忌、黄衫女剧照)
所以当《倚天屠龙记》完结之后,读者也难免期待金庸再次续写这个系列,至少从明面上来看,此时新一代的主角张无忌仍处于当打之年,甚至金庸还为他余生可能发生的故事做出了些许暗示。
既然如此,金庸又为何不创作一部《倚天后传》呢?
或许是因为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未必能让所有读者接受。
一、花心大萝卜
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以男女主角“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至少《倚天屠龙记》就不是如此。
你可能要说了,怎么不是?
张无忌不是与赵敏走到一起了吗?
且不说张无忌十分渣的答应了“不娶赵敏,也要与赵敏生娃娃”的要求,甚至金庸在后记中还把张无忌那“痴情”的面具给扒了,点明了他就是个花心大萝卜,而他的余生究竟会与谁走到一起,根本没人知道。
是的,包括金庸自己。
(张无忌、周芷若、赵敏剧照)
毕竟他是这么写的:“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已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无法干预了。”
所以赵敏只是表面的赢家,也不知她为了张无忌背叛父兄是否值得,只知道张无忌这小子是绝不可能只爱她这一位女子的。
不过小昭远在波斯,殷离爱的是“曾阿牛”,周芷若又要赎罪,似乎确实是与张无忌不会有太多的交集了,但多数人可能忘了另一位女子,那女子也与张无忌有诸多暧昧的互动。
笔者所指即是黄衫女子。
二、张无忌与黄衫女
第一次读《倚天屠龙记》的时候,当你看到黄衫女在原著第三十三回登场,是觉得惊喜,还是觉得突兀?
(张无忌、赵敏剧照)
笔者倒是两种情绪都有,看到杨过一脉还有后人,那自然是有种如同“老友重逢”一般的感觉,可书中对于古墓派传人却是毫无铺垫,此时黄衫女的出现也难免让人觉得有些突兀。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她为什么出现。
如果说她第一次在丐帮出现是因为史红石的求助,那她第二次在屠狮大会上出手,那就纯粹是为了帮张无忌了。
事实就是她压制了周芷若,帮张无忌救下了谢逊。
你问她为何要这么做,理由也很简单,当初在丐帮的那次相遇,她就已经对张无忌有了些许好感。
(杨过、小龙女剧照)
比如这段描述就很直观:“那黄衫美女目光一转,犹似两道冷电,掠过大厅上众人,最后停在张无忌脸上,冷冰冰地道:‘张教主,你年纪也不小了,正经事不干,却在这儿胡闹。’这几句话中微含责备之意,但辞语颇为亲切,犹似长姊教训幼弟一般……张无忌脸上一红……那美女微微一笑,柔声道:‘将人家帮主当马骑,不太过分一点吗?我从长安来,道上听人说明教教主是个小魔头,今日一见,唉,唉!’说着螓首轻摇,颇有不以为然的神色。”
古墓派的人平日里会这么多话吗?会有这么喜形于色吗?只有一种解释,黄衫女此时已经爱上了张无忌。
而后来她在屠狮大会结束离场时,又告知张无忌自己住在活死人墓,张无忌自然会上门答谢。
他们后来会产生交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这段关系若是成立,就能解释《笑傲江湖》中的某些悬念了。
三、无敌的传人
张无忌与赵敏本要归隐大漠,可那大漠遍地蒙古人,他们二人都称得上是蒙古人眼中的罪人,那大漠如何会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黄衫女子盛情邀请他们留在活死人墓,久而久之,张无忌也就与黄衫女擦出了爱火,赵敏也坦然接受了这段关系,毕竟当初她就是那种“偏要勉强”的人,她也知道,爱情这东西是没道理的。
而后来张无忌与黄衫女生下一子,为了让这孩子不被蒙古人以及朱元璋的大明军队盯上,张无忌便决定效仿当年他爹娘在冰火岛上的操作,让孩子换个姓氏。
所以他让这孩子随母姓“杨”,再取他所修炼的九阳神功中的“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的理念,为这孩子起名为“杨清风”。
接着他们传这孩子武功,那黄衫女子更是拿出了祖父杨过收藏的一本剑谱交给这孩子。
张无忌都不禁感慨,那剑法比他所用的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乃至太极神功都要精妙,于是便鼓励儿子练剑。
(风清扬剧照)
后来那孩子凭借那套剑法在江湖中闯出了些许名声,在父母仙逝之后,便加入了华山派。
说到这里,你多半已经猜出那孩子是何人了,只是他始终不愿让世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于是便将自己的名字倒过来,得名“风清扬”。
如此一来,诸如“张无忌的去向”“风清扬那独孤九剑的来历”等问题就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只是大多数读者更希望看到一个专情的主角,未必能接受张无忌与黄衫女子走到一起,或许是出于这个顾虑,金庸才没创作这么一部后传性质的作品,当然,这只是笔者基于原著设定做出的推测,且当笑谈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