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中东回来的特朗普,迅速表示自己想要访问中国,但对他的表态,中方的回应是递交了一份加税通知,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虽然中东行只持续了3天,但特朗普从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国这里拿到了数万亿美元投资,这让他又变得信心满满,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明确表示,他想要去中国进行访问。同时,美国国务卿,“对华鹰派”鲁比奥在谈到中国时,称呼从“敌人”改为“挑战”。显然,特朗普政府很清楚,虽然中美存在结构性矛盾,但美国需要与中国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一旦“撕破脸”,对两国都没有好处。然而特朗普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表态后不到24小时,中方就宣布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共聚聚甲醛加征反倾销税。
那么,如何看待美国收到中国加税通知的情况?
有分析指出,虽然关税战暂时停息,但中美的矛盾无法根除,因为双方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主导权的争夺。此前,全球化发展一直是围绕美国来进行,同时还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美国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全球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华盛顿当局又转过来推动全球化发展。但现在,美国综合实力已经严重下滑,还面临超过36万亿美元的债务,再加上党争问题加剧等因素,使得他们为了保住“霸权”,不惜让一切成为“牺牲品”,其中就包括摧毁全球化。而中国作为全球化框架中崛起的国家,一直在全力维护这个体系,或者说构建一个新的全球化框架,这显然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因此,特朗普虽然嘴上说想要访华,但打压中国的行动并没有停止。美国已经施压其他国家不得使用华为的AI芯片,还要求国际金融机构切断在哥伦比亚进行投资的中企的贷款。显然,美国特朗普政府想要继续“芯片战争”,并阻止中国与哥伦比亚等拉美地区国家的合作。而中国对共聚聚甲醛加征反倾销税,虽然相关调查在去年就展开了,但这个时候落实,也有“敲打”美国的意味。毕竟,中美除了结构性矛盾,还有特朗普本人政治作风反复无常这个不稳定因素。因此,中方更需要对美国进行全力提防,不会为后续的中美经贸谈判,轻易调整反倾销税的征收。
而且,中方的加税通知也是提醒特朗普,不要再对中国产生误判。要知道,特朗普发动关税战,连预案都没有做,他认定中国会很快“服软”。结果,中方发出了“不跪”的声音,对美国实施了强有力的全面反制。对这个情况,特朗普的做法是让别人给他的错误政策买单。在提出访华请求后,特朗普在社媒发声,先是要求沃尔玛等零售巨头让供应方承担关税成本,不能转移到美国消费者身上。然而,沃尔玛已经向中国供应方承诺,所有成本都是美国采购方和消费者承担。紧接着,特朗普再次要求美联储降息,想要后者给他收拾“烂摊子”。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现在不是降息的时候。这些情况,都是特朗普对华误判引发的后果,而且美国明显无法承受。如果特朗普还执意打压中国,他只会给美国带来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