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一到,对于很多南方的小伙伴来说,是非常难熬的季节。南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天气炎热导致水气上升,空气中弥漫着大量湿气,犹如蒸笼一般,闷热难受。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有关节炎,因此在南方如何健康的祛湿和解暑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在两广地区,有经验的人,会在大自然中寻找解决办法。有用植物煲汤喝的,也有用植物煮水泡茶喝的。例如赫赫有名的牛奶根、五指毛桃、薏米、白茅根、夏枯草等等。而作为一名植物科普博主,笔者一直致力于给大家分享更多有趣有价值的植物。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两广以及福建地区的人都吃过,称它为“苦斋婆”,它闻着臭,吃着香,先苦后甘,是炎炎夏日消暑之佳品。一到夏天很多人争着抢着找它,遇到千万别错过。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认识并了解这种神奇的植物。



认识苦斋婆、了解苦斋婆

苦斋婆又称苦菜、苦抓,因其味苦,故而得名。其实它的学名叫败酱草,顾名思义这种植物的叶子揉搓之后,会散发出一种类似于陈腐豆酱的特殊臭气,因此得名。著名的医学家陶弘景是这样描述它的,说:“此草根、叶作陈败豆腐气,故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有提到这种植物,说它:“味微苦而有陈酱气,故名”。



苦斋婆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它在我国有数千年的食用和应用历史,最早记载苦斋婆是在《神农本草经》中。苦斋婆是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值得一提的是败酱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开白花的我们称之为白花败酱草。还有一种是开黄花的,我们称之为黄花败酱草。它们科属相同,作用大同小异,仅植株心形态上略微有所差异。



苦斋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草本植物,它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除了西北地区极少分布之外,像西南、东北等地都有败酱草的分布。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苦斋婆随处可见。

苦斋婆的作用和价值

苦斋婆药食同源,价值很高。首先来聊聊它的食用价值,苦斋婆在南方夏天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野菜,尤其是在两广、福建一带。苦斋婆虽然味道很臭,也很苦,但是它却是炎炎炎热消暑下火的天然野菜。在民间懂他价值的人,会采摘它的嫩叶焯水之后凉拌、清炒或者煮汤喝。



例如苦斋婆炖猪肚、苦斋婆猪脚、苦斋婆炖猪大肠、苦斋婆老鸭汤等等。其中苦斋婆炖猪大肠是福建龙岩一带人的最爱,夏天一到当地老百姓就会去田间地头寻找苦斋婆来炖汤喝。苦斋婆除了以上吃法之外,它还可以晒干用来泡茶喝或者制成干菜。不过在晒败酱草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记得放在室外晒,它独特的臭脚丫味会经久不散,让人终生难忘。



苦斋婆味道臭而且苦,堪称植物界的“榴莲、臭豆腐”,喜欢的人爱不释手,不喜欢的人避而远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青黄不接、粮食匮乏的时候,苦斋婆却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救命草。相传当年红军就没少吃这种野菜,至今安徽六安大别山区,当地老百姓都习惯称它为“红军菜”。



说完它的食用价值,再来聊聊败酱草的药用价值。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败酱草中富含丰富的蒲公英甾醇、胆碱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湿消暑的作用。你像夏天的时候,用它来炖猪肚既清暑祛湿,又健脾养胃,在广东粤北地区苦斋婆堪称祛湿的天花板。广东客家人是这样评价它的:“苦斋花香,常吃身体硬邦邦。苦斋叶苦,常吃好比人参补”,可见苦斋婆(败酱草)在南方人心中的地位。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对于苦斋婆了解了吗?你听说过苦斋婆这种植物吗?你吃过苦斋婆这种野菜吗?你觉得它好吃吗?在你们当地都是怎么吃这种野菜的呢?在你的家乡还有苦斋婆(败酱草)这种植物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