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干了一件让全球瞠目结舌的事——他公开威胁要对中国、印度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500%的“天价关税”,甚至撺掇美国和欧盟一起动手。
这相当于逼着中国买石油多掏5倍的钱,比当年美国对华关税战还狠! 但问题是,美国自己都不敢对中国这么玩,马克龙哪儿来的自信?
背后的真相更扎心: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彻底失败了。
俄罗斯去年卖石油赚的钱不降反增,中印每天从俄进口近300万桶石油,直接让普京“越打越有钱”。
眼看制裁成了笑话,马克龙急眼了,居然想用“二级制裁”逼中国低头。
可中国压根不吃这套——美国都打不赢的关税战,法国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赢? 这场闹剧,暴露的恰恰是西方霸权时代的终结。
马克龙这次威胁的由头,是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彻底失效。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欧美就联手对俄罗斯石油搞“限价令”,还禁止本国企业购买。 结果两年过去,俄罗斯2023年石油出口收入反而比前年涨了15%,每天靠卖油就能赚2.3亿美元。
印度成了第二大买家,日均进口180万桶;中国更猛,买走了俄罗斯45%的出口量,还直接用人民币结算。
东欧国家也在“阳奉阴违”。 匈牙利顶着欧盟压力,继续用管道买俄罗斯天然气;保加利亚拿到制裁豁免,光明正大进口俄油;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更直言:“谁给我们便宜的天然气,我们就和谁做生意! ”欧盟内部自己都管不住,马克龙却想把手伸到中国,被网友嘲讽:“自家后院着火不管,倒操心起万里外的生意? ”
马克龙的“二级制裁”听着吓人,实际操作就是空中楼阁。
按照WTO规则,欧盟想对中国加税必须27国全票通过,但德国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中德贸易额高达2531亿欧元,大众、宝马30%的销量靠中国市场,没人敢跟着法国发疯。
意大利经济部长公开呛声:“制裁中国? 我们的奢侈品还卖不卖了? ”就连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都私下吐槽:“500%关税? 白宫连想都不敢想! ”
中国的反击预案早就备好。商务部《不可靠实体清单》里,空客、欧莱雅等法国企业全在列。当年立陶宛挑衅中国,直接被切断了中欧班列货运,港口吞吐量暴跌90%。
这次若欧盟真动手,从法国红酒、奢侈品到空中客车的飞机订单,每一张都是能打的牌。
更狠的是,中国手握全球60%的稀土加工能力,战斗机发动机、风力涡轮机都得靠这些材料,法国阵风战机的生产线怕是第一个撑不住。
马克龙强推“二级制裁”,其实藏着小心思。法国国内因为养老金改革闹得天翻地覆,罢工潮让巴黎街头堆满垃圾,民调支持率跌到29%。
这时候拿中国当“假想敌”,既能转移矛盾,又能讨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选民。 但法国媒体《世界报》都看不下去,直接发文:“总统在幻想一场根本打不赢的战争。 ”
西方阵营内部早已四分五裂。 德国总理朔尔茨前脚刚带商业天团访华签下110亿美元大单,马克龙后脚就威胁制裁,气得柏林方面放话“别代表欧盟”。
东欧国家更直接摆烂——波兰农户为抗议乌克兰粮食倾销,把拖拉机堵在德法边境;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撂下狠话:“谁敢制裁中国,我就否决到底! ”
全球南方国家集体看透了西方的双标。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怼欧盟:“我们买俄油犯了哪条法?欧洲过去30年买中东石油时怎么不喊制裁? ”沙特、阿联酋趁机加速“去美元化”,和俄罗斯签下石油换武器协议。
巴西总统卢拉更在联合国拍桌子:“富国自己烧了几百年的石油,现在却不让穷国发展? ”
这场闹剧最荒诞的是,连美国都在悄悄给俄罗斯石油“开后门”。
美财政部被曝默许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处理俄油交易,只要价格不超过60美元/桶就行。《华尔街日报》调侃:“美国的制裁,成了俄罗斯石油的‘质量认证章’。 ”
而中国早在2023年就把俄罗斯石油进口价压到每桶52美元,比国际市价低13美元,气得马克龙直跳脚:“他们怎么做到的? ! ”
中俄的能源合作早已突破西方封锁。 两国80%的石油交易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
北极航道的液化天然气运输成本比传统路线低40%,中俄联合建设的“冰上丝绸之路”每年运量突破4000万吨。
法国现在最尴尬的是,自己还依赖着俄罗斯的核原料。 法国电力公司(EDF)58座核反应堆中,17%的铀矿从俄罗斯进口,2022年偷偷签了续约合同被曝光后,马克龙只能硬着头皮狡辩“这是特例”。
这场“500%关税”的威胁,最终成了一面照妖镜。 照出西方制裁的逻辑崩塌,照出霸权时代的无力挣扎,更照出国际社会“苦美久矣”的集体觉醒。
当中国海关总署淡定公布“一季度对俄贸易增长26%”时,马克龙的狠话,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旧帝国落幕前的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