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溯古、考古讲座、传承弘扬陶瓷文化……5月18日,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郑州各大文博场馆纷纷推出精彩纷呈的主题社教活动,带广大观众在博物馆体验“活”起来的中华文化。
《考古人讲考古》公益讲座吸引众多观众
考古博物馆里听讲座、趣学法
5月18日下午,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主办的“考古人讲考古”系列讲座之《荥阳青台遗址考古新发现》在博物馆二楼报告厅举办;博物馆一楼大厅举办的“文物法趣味问答”则吸引了众多家庭组团“挑战”。大家在听讲座、学习新《文物法》的过程中,度过了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青台遗址位于荥阳市广武镇青台村东,是仰韶文化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距今5300年至5500年。遗址曾出土黄河流域最早的丝织品浅绛色罗织物,经科学检测证实为5500年前的家蚕丝制品,结合巩义双槐树遗址的骨雕蚕,实证了中华文明“育蚕制丝”的起源。讲座围绕青台遗址的发现、勘探、发掘和多学科交流合作内容出发,向听众全方位展示这座“丝绸起源”遗址的悠久历史。从剖面图、布局图、发掘现场的细致讲解,到每个丧葬坑、出土器物背后历史文化的生动描述,一线考古工作者给大家讲述了青台遗址的“前世今生”。
考古博物馆“文物法趣味问答”活动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活动为观众准备了丰富的文创礼品,从帆布文创袋到考古创意贴纸,从答对1题到10题,都会有相应的奖品相送。孩子们在文物法知识学习中乐此不疲,收获知识、收到礼物的快乐洋溢在整片区域。
“霓裳溯古·商韵流芳”商服秀演绎商代众生百相
霓裳溯古
把历史“穿”在身上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聚焦商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传承创新活动。5月18日下午,“霓裳溯古·商韵流芳”商服秀在博物院北大厅惊艳亮相,吸引了一批来自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青年学子,他们身着复古霓裳,在“商城之心”追溯华夏文明源头,以守正创新的青春姿态表达对中华文化的浓厚热爱。
礼仪之大,服章之美,谓之华夏。在悠悠乐鸣声中,“商王”王袍加身,威严沉稳;“王后”华服锦绣,端庄大气;“贵族们”身着精致,优雅从容;“侍女们”素雅麻衣,简约质朴……衣袂翻飞间,将古老文明的风华娓娓道来。观众透过精心复原的服饰与生动直观的演绎,一睹商代众生百相。古乐缭绕间,时光的年轮流转至唐宋时期,身着不同朝代服饰的青年依次登场,沉淀千年的文脉在古都郑州的“城市文化会客厅”汩汩流淌,年轻一代传承文化薪火的使命自觉,也在此刻化为具象。
“文物法趣味问答”活动吸引众多家庭组团“挑战”
“青花瓷语”
讲述丝路文明
结合即将开展的“丝路华章——唐代青花瓷瑰宝展”,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5月18日组织开展了“大唐风华 青花瓷语”主题社教活动。博物馆社教专员以特色文物唐代青花塔式罐为重点,向观众详细介绍青花瓷的发展历程、青花瓷的装饰纹样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并带领观众在绘制“青花瓷”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大唐文化的璀璨明珠——青花瓷的独特魅力。
此外,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还创新表达方式,以馆藏文物为依托,开展“我在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COS文物”惠民文化活动。在党员志愿者引导下,观众各自找到展厅里自己最喜欢的一件文物,依照文物的样式COS起来。可爱的陶狗、精致的陶鸮、各式各样的人俑甚至是小口尖顶瓶……观众仿照文物的造型尽情发挥,模仿得惟妙惟肖,更在互动中直观理解文物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博物之趣”中体悟中原文化的丰厚积淀。
COS活动中15名优胜观众还参与了“触摸历史 青花流韵”特色社教活动,不仅拓展了对文物和唐青花的认识,更加深了对“郑州——青花瓷故乡”的深刻理解,大家对在社教活动中触摸历史脉络、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共振,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的特色活动纷纷点赞。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精美文创吸引观众驻足
集章打卡、手工串珠
与博物馆“共赴未来”
5月18日,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与16家非国有博物馆在郑州人民公园共同举办“博物馆·未来”联名纪念册集章打卡活动,包含盖章打卡、文创展示与宣讲、文博课堂等丰富内容,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
此外,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还邀请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淼为观众带来“中国古代建筑鉴赏指南——以单体建筑为切入点”讲座,在详细剖析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核心要点的过程中,引导听众构建起对建筑美学的浓厚兴趣。
5月18日起开启的“瓷情陶趣丨象·链工坊”活动,则融合陶艺与现代手作美学,邀请观众亲手打造独一无二的陶瓷手串,尽情发挥创意,感受陶艺独特魅力……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关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资讯
来源:郑州日报
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