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就在中美联合声明将关税从145%大幅降至30%的五天后,特朗普突然宣布将对全球贸易伙伴“统一设定基础关税”,不再进行一对一谈判。



这场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从极限施压到仓促收缩”的战略转向,为何来得如此突然?当欧盟、日本纷纷效仿中国强硬反制时,美国的“关税大棒”为何再也挥不动了?

从“对等关税”到“统一税率”:一场未战先溃的博弈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甫一公布,全球贸易格局便悄然生变,美国不仅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30%,更罕见承认“单边施压无法解决结构性矛盾”。

这份被路透社称作“美国霸权的首次重大让步”的协议,直接动摇了其他国家与美谈判的妥协意愿——欧盟连夜调整策略,要求以“中美模式”为基础争取平等条款;日本财务省抛售300亿美元美债施压;印度更喊话“若美方不取消加税,将冻结双边投资协定”。

特朗普的“变脸”正是被这种连锁反应逼出来的,5月16日,他在阿联酋对企业高管坦言:“美国没时间和190个国家逐一谈判。”

财政部长贝森特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即启动“批量处理”模式,通过信函通知各国执行10%基础关税,仅保留对中国、欧盟等核心经济体的重点磋商。

这种“一刀切”策略看似高效,实则是人力与时间双重溃败的无奈选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若按原计划与所有国家谈判,至少要耗到2026年中期选举之后。

“纸老虎”现形:盟友反制与国内崩盘

特朗普的撤退早有预兆。4月推出的“对等关税”本欲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却因三大致命漏洞反噬自身:

经济数据全面崩盘:美国一季度GDP负增长0.3%,核心CPI飙升至3.2%,耐用消费品价格暴涨12.7%。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产厨房纸被抢购一空,洛杉矶港集装箱吞吐量暴跌34%,马斯克等商界领袖公开与白宫政策割席。

政治地基松动:特朗普支持率因物价压力跌至39%,农业州选民怒斥“关税换来的补贴连种子钱都不够”。共和党内部更爆发分裂,温和派议员联名要求“止损式调整”。

国际反制围剿:欧盟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拟对95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税;日本要求将谈判范围扩大至半导体供应链重组;东盟十国联合声明拒绝接受单边税率。就连印度都敢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对美强硬,直言“不会为妥协牺牲主权”。

这场多线溃败中,最讽刺的莫过于美国的“双重人设崩塌”,一边对华高举“关税大棒”,另一边却偷偷恢复进口中国稀土——5月12日联合声明签署当天,中国商务部重申“稀土出口管制基于国家安全,绝不松动”。美国防务承包商不得不从黑市高价采购,导致F-35战机生产线险些停摆。

战略收缩的“四次让步”与未来困局

细数特朗普的关税战轨迹,四次重大撤退勾勒出单边主义的穷途末路:

  • 4月11日:暂停全球加税90天,豁免医疗、稀土等刚需产品
  • 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大幅降税,承认“合作优于对抗”
  • 5月16日:放弃一对一谈判,转向单边税率设定
  • 5月17日:默许财政部考虑解除对华半导体管制以换取增持美债

这种“进三步退十步”的窘境,暴露出美国霸权工具箱的空心化,《金融时报》尖锐指出:“当中国用法律武器对抗关税大棒时,华盛顿连程序正义的底裤都输掉了。”

而更危险的信号在于全球“去美元化”加速——金砖国家拟于6月峰会推出新结算机制,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升至4.5%,巴西总统卢拉更带着120亿美元农产品订单转向中国市场。

霸权黄昏与多极黎明

当特朗普在棕榈滩的海湖庄园签署“统一税率”行政令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正召开紧急会议,主题是“后美国时代的贸易规则重建”。这场闹剧般的战略收缩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单极霸权终将败给多极共治的全球觉醒。

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当中美联合声明撕开‘美国不可逼退’的幻觉时,特朗普的关税战就已提前宣告死亡。”



未来三个月,美国或被迫再次下调基础税率,甚至以解除科技封锁换取中国增持美债。但无论如何挣扎,那个靠“关税大棒”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然随着日内瓦的晨雾一同消散。

此刻上海洋山港的集装箱正标注着“Made in China”驶向全球,而华盛顿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如何体面退场”的辩论才刚刚开始,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