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黄多多,拿下顶jí电影资源!”
首部电影《人鱼》,主演是王一博和汤唯,黄多多排第三,名导+顶流+大花带飞。
这样的资源,简直逆天!
评论区炸了。
有人羡慕,有人愤怒,但更多人想问:
她凭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她爸是黄磊。
这话说得太狠,但看看黄磊这20年的操作,你不得不服。
1997年拍《夜半歌声》时,26岁的黄磊,就显出了“人脉收割机”的苗头。
当时张国荣演男主角,他硬是挤进剧组当表演指导。
片场流传着1个细节:有场戏,张国荣总找不到感觉,黄磊现场示范了3种哭法,把香港团队震得说不出话。
这哪是在教戏啊?分明是在大佬心里,种下人脉的种子。
10年后,黄磊的操作开始升级。
2006年,乌镇戏剧节刚办第 一届,他拉着赖声川、孟京辉搞了个“黄金三角”。
当年看着是文艺青年的理想主义,现在回头看全是伏笔。
后来黄多多12岁主演的,话剧《水中之书》,就是赖声川,专门为她量身定制的。
更绝的是2014年。
《爸爸去哪儿》第 二季开播当晚,全国观众还在讨论,黄多多有多懂事,黄磊的助理已经跑到工 商局,注册“黄小厨”商标。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天节目里,黄磊给女儿煮的一碗面,3年后变成了估值3亿的美食IP。
但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的王炸,在2016年。
《小别离》爆火那年,黄磊悄悄成了柠萌影业的二股东。
当时公司估值才5个亿,现在呢?
《三十而已》、《小舍得》接连大爆,柠萌去年港股上市,市值冲到60亿。
有知情 人算过账,光靠这部剧,黄磊就净赚4370万。
这钱怎么来的?
人家身兼3职:主演、编剧、艺术总监。
拍戏时现场改剧本,加2句“爸爸爱你”的台词,转头就能多拿200万剧本费。
你品,你细品。
等到黄多多要出道了,黄磊的资源库,开始全 面输血。
程耳导演的新片《人鱼》,黄磊的公司是联合出品方;
女主角汤唯是他老相识;
王一博拍《无名》时,黄磊在剧组客串3天,就混成了“忘年交”。
蕞狠的是教育布局。
当年黄磊花千万,在顺义买下别 墅,就为让女儿读30万一年的国际学校。
别的孩子在背课文,黄多多已经在排演契诃夫话剧;
普通艺考生,为北电三试愁秃头时,她跟着何炅巡演《暗恋桃花源》,积累舞台经验。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
黄多多出道前,烧掉的钱,足够捧出3个顶流小花。
但真正扎心的是对比。
横店有个群演姑娘叫小雨,中戏毕业3年,每天在40度片场,穿盔甲演尸体。
她手机里存着300多条,发给选角导演的短 信。
最近一条写着:“王导,我还能再瘦5斤,求给《人鱼》宫女试镜机会。”
而黄多多呢?
没参加过一场海选,没递过一次简历,直接空降顶 级制作。
这还不是蕞可怕的。
黄磊名下挂着20家公司,从剧本创作,到演员经纪,整个产业链,都被他捏在手里。
当年带出的学生海清、温峥嵘,现在都是圈内中坚力量。
乌镇戏剧节办到第 10届,已经成了星二代镀金圣 地——李亚鹏女儿、胡军儿子都在这里“积累艺术修养”。
这就形成了个死循环:
大佬的孩子,演话剧镀金,穷孩子只能对着空气,练无实物表演。
某艺kǎo机构老师,讲了个黑色幽默:“现在教学生演《雷雨》,得先警告他们——别太投入,你们将来用不上。”
当然,黄磊的帝国,也不是铁板一块。
2017年《深夜食堂》扑街,豆瓣2.8分的耳光把他打醒了。
观众早不吃“黄小厨”说教那套了,弹幕里全在骂:“半个娱乐圈都来捧场,就给我们看广 告片?”
去年《向往的生活》停播,更是暴露出致命伤。
当观众看腻了,明星在田园里岁月静好,黄磊苦心经营的“人生赢家”形象,开始反噬。
黄多多去年开通微博,327条恶评里有条被赞到榜 首:“你bà给你铺的路,够普通人轮回3辈子。”
但你说黄磊会在意吗?
人家早转型资本方了。
《人鱼》还没开机,黄多多已经手握3个高奢代言。
娱乐圈蕞残酷的真 相,就在这儿:
你可以骂资源咖,但挡不住人家,站在金字塔尖数钱。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横店影视城厕所里的一行字,那是个群演用口红写的:“黄老师,分我们一口剩饭吧。”
这句话或许能解释,为什么黄多多官宣出道那天,微博同时炸出2条热搜:
一条是“黄多多好美”,另一条是“3000万演员的生存危机”。
我们骂的从来不是星二代,而是那个让普通人,连入场券都摸不到的规则。
当黄磊们,把娱乐圈变成家族企业,银幕上光鲜亮丽的“梦想”,早就标好了价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