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巴基斯坦在空战中打败印度(2025年5月7日),其战略意义可以和诺曼第登陆(1944年6月6日)相提并论。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是系统性战略战术已质变。81年前,关键是三维空间的立体战,主要靠海军陆战队抢滩。现时的关键是电子信息战,卫星定位快而准,充分发挥战机AI应用技术的性能。一句话,体系化的作战能力。



巴基斯坦构建了以中国 ZDK-03 预警机为核心的 “空战云” 系统,通过 Link-17 数据链,实现多平台信息实时共享。这样做,决策效率比依赖语音通信的印军快 30% 以上。巴军的KREED-2 电子对抗系统,有效压制了印军 “阵风” 战机的 SPECTRA 套件,创新采用了 “A 锁 B 射 C 导” 的战术,实现 “未察觉即被击落” 的非对称优势。交战双方根本不在同一层次。

军情网媒披露,巴方的飞行员有素质优势,年均飞行经验 240 小时,接受“北约标准”(“中国标准”没公开)训练,包括美国 “魔鬼科目”,“金头盔” 考核失误率超过5% 即停飞,借此打造了一支精英空军战队。印方的飞行员年均飞行经验只有120 小时。据报,2024 年印军有 47 名前线作战飞行员因不满待遇而流失,操作失误率较高,或和士气有关。

巴方的装备本土化率高,因此供应链有韧性。背后有强大的“友邦”支持,不用多说,举世皆知。JF-17 Block3已 实现 85%本土化生产,战损补充效率远超“元零部配组件”大量依赖进口的印方。

笔者最近初次了解到,原来巴军的分布式孔径系统 (EODAS) 与头盔瞄准具,在格斗中多次反杀 “阵风”,是因为超快1/锁定目标、2/进行射击、3/在线追踪(即A锁B射C导)。

此外还有 : 巴方有 320 枚弹头形成战略威慑,“友邦”按合同稳定供应备件。俄罗斯因为俄乌战事吃紧,近年已暂停对印方的 R-77 导弹供应,印军部分战机因为没有挂弹被迫停飞,升空也没用。

过去10多天有大量军事分析,大致认为印度的军事系统暴露了结构性短板 : 印度空军装备 “碎片化”。“阵风”“苏 - 30MKI” 等多国装备数据链互不相通,法制战机与俄制预警机无法联动,实战中体系割裂。同时1/后勤低效、2/出勤高危的问题相当突出。苏-30MKI 出勤率仅 55%,年均坠机率为10 万小时2.8次,远低于巴方空军的 78% 完好率。此外,印军需兼顾中印边境,只有76% 兵力部署在巴军前敌方向。巴军则集中优势兵力,近乎100%针对印军,集中度高,形成压制。



更根本的是,多年来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从装备到卫星侦察的全产业链支持,中巴经济走廊保障战时物资通道。美国也有军售给巴基斯坦,通过土耳其(中间商)升级巴方拥有的 F-16,技术上可谓知己知彼。印度的战斗装备是杂牌军,到处采购,没有统一的系统支撑。俄罗斯近年暂停对印度的军售交付,削弱了印度的空中战力。

总而言之,巴基斯坦在空战中大胜印度,是体系作战(最关键)、人员素质、装备供应、对手短板、地缘政治(印度注意力分散)等多种因素综合互动作用的结果。

《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对于国家为什么重要?因为关系到人民生死和国家存亡,是大件事,必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战略规划。印度总理莫迪一时疏忽,没有事先问deep seek,现在已深陷deep shit.

还有,巴军只是出动了歼10C。歼 10 系列战斗机的中国标准,被定义为第三代战斗机。根据国际(西方)标准,歼 10 被视为三代半、或“四代早期”战斗机。算是完整的第四代也行。定义不是最重要。

中国的战斗机代际划分标准,主要是参考技术特征和作战能力。歼 10 具备现代化航空电子设备,有先进的雷达系统,拥有一定的隐身能力。这些特征符合中国对三代机的定义。究竟是三代半还是四代早期?其实无关宏旨。关键是打得赢就足够;等同赛马,出中驷可以赢下驷就得。

现时西方国家的标准,通常将战斗机分为四代或五代。第三代战斗机在国际上通常指美国的 F-15 和 F-16 的旧式机型。歼10 在超视距作战能力和多用途性能方面,已可和西方第四代战斗机匹敌。因此,歼10 战斗机长期在国际上被视为三代半或“四代早期”而已。

歼10历经改进后,现时的型号是歼 10C ,已提升了雷达侦测、电子作战和隐身追踪的能力;但一直未有机会在实战中演示。如今一举成名天下知。



问题是中国最近披露了歼40,那已是第六代战斗机,实现弯道超车。歼40 由中国自主研发,其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体现了对未来空战系统性环境的适应和创新,主要是隐身性能、航电系统、武器系统和综合性能(主要是速度,包括翻滚、俯冲和爬升)。

在隐身性能方面:歼40 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和先进的隐身技术,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和红外线特征(其隐身性能可能已超越美国的 B2 隐身轰炸机)。

在航电系统方面:歼40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新一代相控(phase control)雷达,提升了信息获取和态势感知的能力。

在武器系统方面:歼40可以搭载激光武器等新型装备,增强作战效能(核弹头已不在话下)。

在综合性能方面: 歼40的机动性表现在速度;优化的机身设计和全新的太行发动机,使其具备高速飞行和高度应变能力。

什么是太行发动机?那是涡扇 10 发动机,中国自主研制的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有自主知识产权。它于 1987 年立项,2006 年定型,2010 年批量生产,已经大范围装备了部队(不只是空军)。太行发动机的加力推力在 13.5 吨左右,涵道比接近 0.76,在战斗机之中,已装备到歼 10、歼 11和歼 16,现在还包括歼 40。

那么,什么是涵道比?为什么越大越好?涵道比是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与内涵道的空气流量的比例。内涵道空气在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推动涡轮旋转做功(work,是物理学的定义),最后由尾喷管流出。外涵道空气通过围绕核心机的环形通道流过,与内涵道流出的燃气混合之后排出,不参与燃烧。增大涵道比,可以降低排气速度,提高推进效率,降低耗油率。高涵道比可以增加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又可以降低积重比。最后,外涵道气流较多,能够降低排气速度,从而减少噪音。总而言之,涵道比越大越好。

笔者不打算谈太多设计技术和军事技术的应用问题。现在全球高度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战能力(不单只是空军)。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急于希望能够来到北京、直接面谈一切的原因。其他事情,笔者如有发现,以后再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