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月壤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久,比如从月壤五号取回的月壤中就曾经发现了嫦娥石、铁镍合金和硫化铁组成的纳米颗粒,还有或许可以为生命存在提供证据的水分子。
同样,对于嫦娥六号所取回的月壤,我国科研人员从嫦娥六号回家之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研究工作。那么这次嫦娥六号又有什么发现呢?
根据中科院地质和物理研究所的传记介绍,这一次从嫦娥六号取得的月壤标本中,先后挑选出108颗玄武岩颗粒进行研究,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这些颗粒能够获得采样地区的年龄断代。
科研人员通过离子探针技术,把这些大小不一、规格不一的月壤颗粒,处理成长宽各2微米的极小颗粒,然后再对这些颗粒形成年代的断代。
通过用这样的方式,科研人员发现了这些玄武岩碎粒大多都是在28亿年以前形成的,但其中有一块玄武岩的年龄却有42.5亿年之久。
很明显,这些采样位置相差不大的月壤样本中出现了几种形成年代不同的玄武岩,证明了在月球表面一定存在着某些深层次、大范围的地质变化活动。
通过对这些不同年代产生的月壤岩石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发现这些样本都存在一定磁力,再根据不同磁性的强弱特性,推断出了月球曾经存在和地球类似的全球性磁场。
尽管目前无法确定月球磁场为什么会消失,但至少能填补人类在研究月球磁场方面的数据空白,还是月球十亿年空白的磁场记录。
另外,根据这些月壤样本的形成时间和采集地点,科研人员还做出了一种推断,那就是在42.5亿年以前,月球表面遭遇了大型陨石的撞击事件。
正是因为这一次撞击,才形成了月球表面最大的盆地。在那之后月球又遭受到多次陨石撞击,只不过都没有这一次撞击那么大的规模和强度。
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托肯盆地,是目前人们所发现的月球最古老、面积最大的盆地。
这个深度达到了13公里,面积几乎占据整个月球四分之一的巨大陨石坑,长期以来都是月球表面最为明显的标志点之一。
只不过在此之前,一直也都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在什么时间形成的。
这一次,科研人员通过针对月壤成分中的进行同位素定年分析,结合遥感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得出了南极-艾托肯盆地的形成条件是因为陨石撞击,时间是在42.5亿年前。
这个发现能够给人们提供月球以及火星、水星等一系列星球建立一个同一时间的年龄标尺,给人们研究星球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时间坐标。
那么,为什么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探月设备都曾经到达过月球,也曾经对月壤进行研究,为什么没有取得这样的发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我国的探测器真正到达了月球背面,并成功地采取了月壤样品。
尽管美国是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也有多个无人登月器到达过月球背面,但都是在月球正面着陆和对月球进行环绕拍摄。
奥德修斯号无人登陆器虽然到达月球背面但却是“脸部着地”。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实际到达过月球背面。
从地质的构成方面来说,月球的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则有大量的撞击坑和高地,正面有着明显的灰色和亮色光照区域,而背面则因为有大量的高原而更为复杂。
从科学探索的角度来说,在月球背面登陆和采样,能够得到更多的有效科研样本,对于探索和分析月球的月壳厚度、磁场情况以及含水量、矿物质的储藏情况,都更加有利。
当然,想要成功地登上月球背面并且采集样本,就必须要拥有过硬的登月和通讯技术。很明显,现在的地球上只有我国满足这样的条件。
所以,现在就有一些国家想要研究月球背面的秘密,但是却又难以实现技术突破,那才叫急得“百爪挠心”,美国现在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
当初我国宣布要登陆月球背面时,NASA局长阴阳怪气地说“美国才不会登陆月球背面”,还说“月球的背面是漆黑一片”。
当我国成功登陆月背,并且取回人类首份月背月壤之后,美国又打着“科研交流”的幌子又来向我国“借”月壤。
虽然美国也知道这么做很矛盾,但如果我国当真“借”给美国月壤,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如果明确拒绝,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目前,我国已经向12个单位出借了37.1克月背月壤进行研究,其中并不包括任何美国机构。
所以,美国如果想要得到月球背面的月壤进行研究,也就只剩下“自己努力”这一条路了,毕竟,其他国家目前也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够实现月背采样。
当然,探索月球背面的工作注定是艰难的,所以美国的奥德修斯号和雅典娜号的降落,或因为通讯问题,或因测量计算问题,不是“脸部着地”就是“贵妃侧卧”,总之都是无法继续执行预定的月球探测任务。
不过,我们还是要给美国“打打气”,不要灰心也不要气馁,万一多摔几个探月器能“摔成功”呢,那就不需要再向我国“借月壤”了,也能够实现美国重返月球的伟大目标吧!
参考资料:
【1】《美国想要月背样本,还想在未来“登月”中击败中国|周新平》北京周报
【2】《嫦娥六号月壤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月球最大撞击遗迹形成于42.5亿年前》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