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今年又打脸了,信誓旦旦说不收茶,结果收得更多。



春茶刚开始时,他跟合作商拍胸脯,说茶叶少做点才稳当。可到了茶山,看到性价比高的好茶,茶商哪能忍住不收。优质古树原料价格崩了,第二波采时就开始掉价。

往年1800元一公斤的料,今年900元就能拿下,利润还有300元。

这种诱惑谁能扛?



老杨除了常做的那几个山头,又收了不少。冰岛南迫干了200公斤,正气塘、忙肺也各收几百公斤。

说好的不扩量,最后收得比去年还多,老杨自己都无奈。他安慰自己,在茶圈混,做茶打脸是常事,习惯就好。

曾经的茶山原料价体系多稳当,名山古树按等级明码标价。早年供应链简单,茶农卖茶商,茶商卖市场,大家都能赚点。



2018年后散客涌进茶山,直接找茶农买茶,局面变了。

茶商和茶客抢原料,价格被抬高,茶农成了最大受益者。

那时候茶农多潇洒,收了钱先去酒店住俩月,花完就催茶商打款。



房子盖得一家比一家高,车至少买三辆,消费习惯彻底变了。可这两年市场不行了,茶叶难卖,茶商没钱,散客也不来了。

茶农还想拿捏价格,结果没人接盘,只能低价抛货。

现在谁有现金、能卖货,谁就有原料定价权,体系早乱了。五指山红茶就碰到过麻烦,假冒货多,茶青价跌了20%。



当地政府赶紧搭平台,保本收购让茶农收入稳下来。

安溪铁观音却不一样,春茶产量稳,中高档茶价还挺硬气。

这说明市场虽难,但品质好、体系稳,还是能站得住脚。回头看老杨这事儿,原料价腰斩是危机,也是机会。



手里有现金流、有市场的茶商,现在敢不敢抄底囤原料?可前几年高位接盘的茶商,库存茶成本比现价还高,咋整?茶农习惯了高消费,突然降价,日子肯定不好过,转型难不难?

市场变了,茶商和茶农都得跟着变,不变就得被淘汰。老杨的经历不是个例,好多茶商今年都没忍住多收茶。原料价便宜是诱惑,可收回来能不能卖出去,才是关键。

有人觉得现在是抄底时机,有人担心库存压垮自己,各有各的愁。茶山价格体系松动,到底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未来茶市怎么走,茶商该囤货还是观望,茶农又该怎么应对?

这些问题摆在面前,没人能给出准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有一点很清楚,不管市场咋变,品质和诚信永远是根本。

茶农要是还拿中小树充古树,迟早把市场做死,没人敢买。茶商要是只图便宜收差料,做不出好货,早晚被客户抛弃。

现在这局面,既是挑战也是转机,就看谁能沉住气、守得住。

想了解更多茶山动态和天气对茶市的影响,记得关注咱们的天气号。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具体还得自己拿主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