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农历四月二十,正是老辈人念叨的分龙日。老话说“最怕四月二十是晴天”,这话藏着庄稼人的担忧。
分龙日宜雨不宜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农时讲究。为啥怕晴天?
农谚“四月二十晴,江河要断流”早有警示。
晴天意味着气温高、雨水少,后续怕是要闹干旱。地里的庄稼正拔节,玉米苗等着雨水灌根,大豆苗盼着墒情润土。要是一直旱下去,庄稼根须够不着水,收成怕要打折扣。
东北的玉米地刚出苗,最怕干热风卷走潮气;南方的稻田正插秧,缺水可没法分蘖。
老辈人看天种地有土办法,比如看云识雨、用草木灰保墒,这些经验里藏着智慧。但如今气候多变,光靠老办法不够,得把传统经验和科学手段结合起来。
比如旱情露头时,及时给果树打遮阳网,能减少水分蒸发。
给大田铺设滴灌带,比漫灌省水,还能精准补水。家里有大棚的,得检查薄膜密封性,别让热气跑进去烤苗。
储备些抗旱物资很有必要,水管、水泵该备的备,别等旱了抓瞎。有人觉得现在水利设施好,旱情影响不大,这想法可不能有。地头的水渠再完善,也得老天配合,咱自己得先把应对做在前头。
我个人认为,农时就像庄稼的“时间表”,啥时候该雨该晴都有讲究。
今年分龙日没下雨的地方,更得盯着天气预报,做好抗旱准备。不同地块情况不一样,沙地保水差,得勤浇水;黏土地怕板结,浇水后要松土。村里的种植能手老张,去年就靠提前挖渗水沟,帮整块地扛过了小旱。
这说明只要办法对路,旱情也能减轻影响。当然,咱也盼着老天爷开恩,赶紧下场透雨解解渴。但等靠要不行,主动防灾才是硬道理。
眼下该做的,是赶紧看看自家地墒情咋样,缺不缺水。
抽水设备检查一遍,该修的修,该买的买,别拖延。
跟村里合作社多联系,要是有集体抗旱行动,积极参与准没错。
至于今年后续雨水够不够,咱且走且看,但准备工作绝不能落下。农活儿就是这样,你糊弄天气,天气就糊弄收成,半点马虎不得。记住老辈人的提醒,盯着老天爷的脸色,更得做好自己的本分。
不管晴天雨天,把该做的防护做到位,心里才踏实。接下来这段时间,多关注气象预警,别让干旱打咱个措手不及。手头的农活儿抓紧干,浇水、保墒、护苗,一样都别落下。
咱庄稼人靠天吃饭,但也得学会跟老天爷“打交道”,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四月二十的晴天,是提醒更是警示,咱得把防灾抗灾的弦绷紧了。
最后说一句,地是咱的命根子,用心呵护,才能换来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