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华说印度

第127期

萌猫头上画王字——自命不凡的印军

最近印巴冲突引起了全世界网民的关注,特别是巴军装备的中械系统击落了印军引以为傲的法国阵风战机更是燃爆了互联网,连平时很多不怎么关注印度及军事的朋友都在热议这一重大战果。这几天,不少人问我印军到底水平怎么样,对此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军事问题研究者或评论员,充其量最多只能算作一个军事爱好者,所以只能从个人感观肤浅地评论一下。简而言之,长久以来印军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萌猫头上画王字,自命不凡却又眼高手低,自视甚高但实则能力有限,常常贻笑大方。


萌猫照镜子 | 制图:AI

一、印军能战否?

先说结论:过去的印度不善战,当今的印军仍拉胯。

熟悉印度历史的人都知道,印度在历史上几乎一直都是散装的状态,长期被各种外部势力入侵和统治,从原始社会末期的雅利安人入侵开始,到后来的希腊人、大月氏人、波斯人、阿富汗人、突厥蒙古人、欧洲人的轮番蹂躏,几乎没有消停过,甚至大唐帝国区区一个县处级干部都能以一己之力借兵平定戒日帝国的叛乱,将叛军首领阿罗那顺生擒并押至长安(参见:)。偶尔的高光时刻是公元前孔雀帝国的阿育王时期和近代莫卧儿帝国奥朗则布时期,在高度的中央集权下两次短暂地实现了印度半岛相对的统一,武力值达到了极值。然而随着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印度,奥朗则布征战一生为帝国打下的庞大疆域在英国殖民者的枪炮下迅速分崩离析,万万没想到印度半岛最终是靠英国人才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完成了大一统。可想而知,古代到近代印度军队的战力水平高不到哪去。


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根据王玄策事迹改编的漫画 | 制图:梵华

一战到二战的时期,印军作为英军中的辅助力量参战,没听说取得过什么耀眼的战绩,我估计在英军的眼里,印军主要作用是还是非作战任务更多一些,毕竟殖民印度两百多年,印度人的服务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另外二战中,鲍斯领导的印度国民军和日军合作在缅甸与中国远征军和英军有过作战记录(参见:),结果也是被完虐。

直到1962年之前,印军的真实战力其实还是很神秘的,以至于解放军战前非常谨慎,认为印军同国民党五大主力王牌部队水平相当,能够歼灭敌人一个营就行,最多不超过一个旅,结果打完才发现过高地估计了印军水平,实际印军只有国民党中等部队水平,相当拉胯,不仅被歼灭了三个旅,甚至旅长达尔维(John Parashuram Dalvi)都被生擒。


1963年4月,印军校级以上被俘军官在拉萨布达拉宫前合影,左起:拉顿·辛格中校(Rattan Singh,阿萨姆步兵营第五营营长)、阿鲁瓦利亚中校(Balwant Singh Ahluwalia,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营长)、达尔维准将(John Parashuram Dalvi第七旅旅长)、瑞克中校(Maha Singh Rikh,第二拉吉普特营营长)、泰瓦利中校(Krishna Kumar Tewari,第四师通信团副团长) | 图源:IndianDefenceReview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大量的视频和图片已经进一步证明了当代印军的不堪一击,2025年印巴此次冲突后,更是凸显当代印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严重落后。或许印军在南亚地区勉强可以矮子里面拔将军,但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我相信现在解放军根本不会担心所谓的印军威胁问题。


加勒万河谷中印军狼狈溃逃的这张照片堪为经典 | 图源:网络


加勒万河谷中被俘的印军都捏着耳朵甚为有趣 | 图源:网络

当然,印度可能唯一有绝对优势的地方就是舆论战了,哪怕全世界都知道印军输得窝囊,印度在舆论战中也能胡搅蛮缠、无中生有,硬是把自己包装成赢了又赢的大英雄,这种丧事喜办的“精神胜利法”之深厚功力的确让我等望尘莫及。不过,这其实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白象要是能像兔子一样会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知耻而后勇,那才真让人担心。


印度执政党二号人物沙阿在十日胜利游行中 | 图源:MSN

二、气候的影响

为何印军不能战?原因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根据自身多年观察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我个人觉得首要的原因还是气候的影响,印度所在的地区大部分为热带,季风季节也特别明显,不太适宜军队提升战斗力。

(1)高温+季风雨

印度绝大部分地方每年的多半时间都热得要命,夏天40多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是常态。不论是在南印的海得拉巴和金奈,还是北印的德里和加尔各答,我都感觉在长久的高温环境中我的身体机能受到很大的影响,浑身觉得松软乏力,除了呆在空调房间内狂喝水外,一点都不想在户外运动。要是在湿热的西印度孟买,那浑身黏糊糊的湿热感觉更是令人不爽,更别提锻炼了。


2025年5月16日的印度实时气温图 | 图源:和风天气地图

好不容易盼到6-8月的雨季,印度才感觉凉爽怡人一些,但是连绵的季风雨也不利于出门,所以才有古印度佛陀在雨季居住在竹林精舍为弟子传经布道的故事。再联想亚历山大大帝和蒙古铁骑不适应印度的高温而退兵的历史传闻,因此我总觉得印度次大陆的气候环境对习武用兵可能不太友好。

(2)丰富的物产

印度热带季风型的气候再加上印度肥沃的土壤(参见:)让印度自古以来就是物产丰腴之地,稻米一年可以三熟,耕地面积超过中国,香料之路源起印度并非偶然(参见:),佛教源起古印度也是得益于充实的物力条件,在中国赴印求法高僧东晋法显(参见:)所著《佛国记》、大唐玄奘(参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武周义净(参见:)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等历史著作中都能一窥当时印度优厚的物质条件。

正所谓穷则思变,饿极必反,纵观中国和许多温带国家的历史,当天灾人祸导致物产匮乏之际,老百姓填不饱肚子的时候往往会被迫揭竿而起,导致长期的战乱和王朝更迭,而这会进一步推动这些地区的人民提升战斗技能和战争素养,这恐怕就是温带地区更容易孕育强大帝国的原因之一吧。而物产丰富的印度,历史上发生饥荒的记录远少于中国,我印象中在《印度通史》中只是在英国殖民印度后强迫印度农民大量改种鸦片、茶叶、棉花、咖啡等经济作物后才看到印度出现了饥荒的记录。能吃饱喝足谁会去拼命啊?所以印度内部发生战乱的频次和烈度都远低于中国,相应印度本土军事水平一般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文化的影响

其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印度文化的角度来看,印军也缺乏成为一流强军的必要条件。

1)板球运动

印度人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无疑便是板球了。我对该项运动能接受但并不太感兴趣,主要原因一是板球比赛节奏太慢,比赛时长动辄好几小时(如精简版T20比赛),甚至一整天(标准比赛),屁股实在坐不住,二是板球比赛竞技性和观赏性都很一般,偌大的场地中间,一个人扔球,对手一人击球,己方一群人在球场上闲庭信步等捡漏接球,几乎都不需要跑动,典型的休闲模式回合制游戏,慢悠悠的看得人容易犯困。


T20板球世界杯半决赛印巴对决现场 | 图源:SBNATION


板球比赛中,圆形场地中心一方选手按次序轮番上场扔球,对方选手击球挣分,场面十分休闲 | 图源:Indiasports.com

我常常觉得印军打仗和印度人爱玩板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喜欢低烈度的回合制战斗模式,就像玩《魔法门之英雄无敌》这样的回合制游戏,特别看重个体单位的战力值,你出一拳后我才能还一脚。因此,印军比较重视纸面上的战斗力,对装备参数的依赖程度较高,却比较忽视系统指挥能力培养和战斗意志锤炼,比较适应阵地战但极不不擅长运动战和大规模战役,基本上属于战争初段水平。一旦印军进入即时战略模式的现实世界后就会感到各种不适应,真正的高段对手可不会傻乎乎地等你出完招后才会出招。面对战场瞬息万变的局势以及对手不按课本、快速凌厉的运动战,印军指挥系统386级别的算力很容易耗尽当机,脑袋一片空白陷入自我混乱之中,而本身战斗意志就比较薄弱、战斗素养较差的印军部队则更容易作鸟兽散,62年如此,20年好像还是没什么长进,25年似乎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印军更适合《魔法门之英雄无敌》回合制游戏(上图)而难以适应《红警》即时战略游戏(下图)的节奏 | 制图:梵华

2)种姓制度

印军总体战斗力低下的更深层次原因是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参见:)说白了就是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固化了阶层隔离,强化了垄断阶层的世袭罔替。直到今天,种姓制度依然渗透在印度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严重束缚印度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当然印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种姓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削弱了印军的战斗力。没去过印度的朋友依然可以通过宝莱坞的电影(如《白虎》、《起跑线》、《第15条》、《自杀现场直播》……)一窥当今印度种姓制度的可怕,很难想象如今就连印度外交官出国赴任都有人要带上家里的佣人,那么也就不奇怪印军中门第森严的军官和士兵差别了。


宝莱坞电影写实般展现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可怕与可悲 | 制图:梵华

我听说过中印联合军演中,印军军官和士兵不能在一个饭堂吃饭的情况,也听说过中印实控线两军边防一线的对话接触中,有印军军官是坐着轿子被抬到对话点的故事,不管怎么说,看着很多大腹便便的印军军官的照片或视频,包括加勒万我军一线士兵都能比较远地从肚子的大小分辨出印军军官和士兵,再对比我的50岁还同普通士兵一起轻松跑马拉松、常常练射击扔手榴弹的高中同学现役军官,你就知道这样阶级鸿沟差别巨大的印军同官兵一致作风优良的解放军完全不具可比性。

更加搞笑的是,印军军官门阀贵族阶层就算吃了败仗也无所谓,甚至还能被包装成英雄被大肆吹捧。62年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军“王牌”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被俘后老实得很,还帮着解放军喊话印军散兵游勇投降,受到了解放军的优待甚至到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地免费旅游了一圈,就这记录被释放回国后还能被晋升为陆军少将。2019年印巴冲突中,被巴军击落并狼狈俘获的印军飞行员阿比南丹(Abhinandan Varthaman,他爸是前印空军元帅,军事贵族阶层,后台硬得很)因所谓的“击落巴军美制F16战机”(美巴均否认,印度也无确凿证据,基本上为印度掩盖尴尬而编造的战果)而获得印度总统颁发的勇士勋章(Vir Chakra)。2025年印巴冲突印军在“最强兵器”阵风战机被击落的丢人战绩前依然能搞出庆祝“朱砂行动”(Sindoor Operation)大捷的“全国十日胜利游行”(Trianga Yatra),估计还得表彰一堆优秀的军官。正所谓仗可以败,印度军事贵族脸上镀的金不能揭。


被巴军击落俘虏的阿比南丹回国后被授勋 | 制图:梵华

印度普通士兵基本上都来自于印度种姓制度的中低阶层,参军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源于印军比较好的薪资收入和福利保障。此前我印度公司就有机械工程师在印度海军服役过,收入远高于同期社会上的打工人,相当于公司经理级别的水平,退役后还能享受部队医院看病的福利,待遇的确优厚,但这也导致印度国防开支中薪资和福利比重过高,影响了印军现代化的进程。前几年莫迪 “烈火之路”(Agnipath Scheme)的军改,动摇了当兵这一重要的高薪高福利职业发展通道,导致了印度社会年轻人群体的强烈反弹,闹得动静不小,也侧面说明了印军士兵当兵的主要动力是求财谋个生计,真要拼命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这也就难怪加勒万事件中,咋咋呼呼的印军碰到为了国家荣誉真不要命的解放军顿时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了。


中国人为了国家荣誉誓死不退的血性铸就了我们坚不可摧的军魂,融入了我们激昂澎湃的国歌,这种精神、这种意志是印军完全无法企及的 | 图源:网络

3)传统文化

印度的传统文化相对是非常平和的,长期在印度工作生活过的中国人都会感受到其实绝大部分印度普通老百姓并不像媒体上表现的那么狂暴,还是很善良温顺的(当然14亿印度人也少不了狂暴之徒,就看媒体聚焦的角度了)。不论是古代的婆罗门教,还是从后世发展演化而出的耆那教、佛教、印度教,以及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都比较倡导非暴力的生活处世之道,这种传统文化氛围对于塑造印度人民的反抗精神、磨砺印度军队的战斗意志是有负面作用的。对此,教员在陕北接见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时候(参见:)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不足之处,但是甘地的死忠卓克华大夫并不认同。


山东省博物馆的《银雀山汉简文化展》上陈列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汉简,这两部著名的兵书诞生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际,同期也是印度佛教、耆那教、顺世论等哲学宗教思想百花齐放之时 | 图源:山东省博物馆

有意思的是,或许印度人民党在崛起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印度传统文化过于平和温顺的不足,在印人党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势力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印度教的诸神们的形象开始逐渐从平和走向暴力,哈奴曼的肌肉变得更加粗壮,湿婆和毗湿奴变得更加威严。宝莱坞电影也迎合了这一演化趋势,从《巴霍巴利王/Baahubali》到《梵天神器/Brahmastra》,从《哈奴曼/Hanu Man》到《毗湿奴降临/Kalki》,印度教宇宙中人皇和诸神的战力值更是不停地飙升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可能真是宝莱坞电影夸张的个人英雄主义特色电影看多了,印度人像吸食了精神鸦片般、飘飘然也真觉得自己很难打了。


超英主题的印度史诗神话电影 | 制图:梵华

四、体制的影响

最后,我觉得衡量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至少应该从指挥、士兵、装备三个维度去进行考量。正如上文所述,从历史记录和网络各种影像资料来看,只会纸上谈兵的印度军事门阀贵族的战略素养和指挥水平只能算是平庸,当兵只为混口饭的印度普通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水平充其量三流水准,而印军装备的水平更是与印度国家的体量完全不匹配,不仅高端装备如战机、坦克、潜艇等严重依赖进口,而且常规装备如火炮、自动步枪、弹药等也需要进口,是出了名的万国造军队。造成的结果就是印度的万国造系统整合进统一指挥链极为困难,采购代价十分高昂,战时供给受制于人,后勤保障困难重重,整体作战能力非常拉胯。


印军进口的海陆空、高中低各种类型武器(种类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只选择了一些比较明星的装备,您认识几种?)| 制图:梵华

这种结果与印度的体制有很大的关联。

实事求是地看,其实印度不仅有着相对比较完备的军工研发生产体系(比较全但不强),也有着许多非常出色的人才(待遇没有竞争力,搞导弹的不如搞IT的,奉献精神一般),能够研制生产出诸如光辉(Tejas)轻型战斗机,阿琼坦克,维克拉玛蒂航母等高端装备,也能够在航天领域不时崭露头角。虽然印度自研自产的装备缺陷一大堆,光辉战机和阿琼坦克就连印军自己也不想采购,更不指望在实战中依靠这些装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印度能够造出这些装备就已经超越了蓝星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

然而由于印度当前的体制下,“民主选举制”下政党的更迭和轮流坐庄使得印度存在严重的长远战略的制定和落实问题,而印度病入膏肓的腐败问题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国防预算(印度是国际军火市场的VIP,长期高居三甲,只买贵的不差钱),更加损公肥私侵蚀了国有军工系统养肥了私人防务财阀(这种趋势随着印人党的上台而愈发明显,参见:),这种系统性的绝症即便是强如莫迪这样的领袖也无力回天。


印度国防展上阿达尼的展位 | 图源:IANS-Siddharaj Solanki

体制的缺陷使得印度难以建立起像中国这样完备的高端军工研发和生产体系,只能效仿美国洛马波音和韩国三星大宇,倚靠财阀在局部装备领域有所建树,而本次中国霹雳15型导弹击落印军顶级装备阵风战机的战例,说明局部装备再强在现代化体系作战面前依然是被降维打击。中国的半吊子徒弟拿着解放军并非最先进的系统都能给印军当头一棒,造成沉重打击,那师父的功力就更加令对手胆寒了。

我觉得别看印度装模作样的大搞胜利游行来糊弄老百姓,印度顶层精英其实并不傻,能坐到那个位置上毕竟可都是人中龙凤啊。我猜想本来印度高层觉得自2020年引入阵风战机好歹训练了好几年,肯定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加上经不住法国人吹嘘阵风是世界上最强战机,印度人被忽悠地迷之自信真觉得具备枪挑歼20、脚踩歼10和F16的本事,于是急不可耐地想借本次恐怖袭击师出有名狠狠教训一下巴基斯坦,一来鼓舞一下印度教民族主义士气,捞点政治资本,二来如果真能打下歼10或F16那就更能一石二鸟,出一口加勒万被痛扁的窝囊气,彰显 “印军不愧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大国雄心。只可惜,不切实际的机会主义冒进终究不敌军事技术的隔代差距,印度吃了大亏后再也不敢拿阵风和苏30冒险,改为用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进行饱和攻击,并及时止损暂停战争。否则按照印度的尿性,若真取得战场上的绝对优势,那不把巴基斯坦打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跪地求饶岂能事罢甘休?怎可能点到为止?

五、对中国的影响

经历过62年和20年与印度交手的记录,我想中国军方对印应该有了清晰的定位和认知,西南方向完全不足虑。目前我国对印策略总体看还算平和,虽然不再像2020年之前积极争取印度,但也没过分刺激对方,只不过地名该增补的不断增补,水利工程该修的就不再顾忌。其中的原因也显而易见,我国的战略重心显然还是在东南,首要的对手依然还是大漂亮国,何况印度每年为中国贡献近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所以虽然阿三让人不省心,但毕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何必要与其纠缠?待到解放台湾,美帝羸弱之际,再敲打西南也不迟。


2014-2024中国对印贸易顺差图 |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制图:梵华

我觉得当前咱们国家对付印度的策略还是很英明的,一方面通过扶持巴铁刺激印度,印度买啥先进装备咱们就半卖半送给巴铁配上略高半级的装备进行压制(参见:),逼迫印度进行军备竞赛(印度的贪腐会主动配合推动采购更高级更贵的装备,以及更加紧急的交付条件,这样的寻租空间才大),另一方面我国加强实控线附近的基础建设,既解决了富民兴边的问题,又解决了固边强边的问题,而印度也被迫将大量建设资金投入到边境山区的基础建设中,被动陷入基建竞赛之中,而这并不能有效强化印军的非法实控,真到双方撕破脸摊牌的时候,印度的基建成果反而会更加便利我军。

最后还是挺可惜莫迪本有机会同中国成为莫逆之交,“中印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然而被西方文明高度侵蚀、深度寄生的印度文明早已迷失了自我,成为西方垄断财阀控制下的行尸走肉,莫迪虽英明神武、也励精图治,奈何印度已病入膏肓,非猛药不可救也。

梵华

2025年5月18日星期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