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我是槽三刀,一个喜欢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民政局财务侵吞低保户电费补贴170多万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2016年机构改革后,茶陵县民政局下属社会救助局撤销,但未注销的对公账户内仍存有2014至2015年未发放的电费补贴420余万元,这笔涉及3万多户低保家庭的“保命钱”,因长期处于监管真空,被时任财务股股长的何艳盯上。

她先是于2017年以帮外甥揽储为由,将106万元转入个人账户购买理财,甚至伪造“借条”企图掩盖;

2019年起变本加厉,直接挪用20万元用于美容、装修等个人消费,前后9次共侵吞170余万元。

72岁低保户唐秋珍,因连续两年未收到每年约70元的电费补贴向巡察组反映,这才牵出了这个持续五年的“黑洞”。

经查,何艳作为会计竟独掌银行印鉴和电子印章,出纳形同虚设,420万元资金“趴账”两年无人过问。

2025年4月,何艳因贪污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但170万元赃款已被挥霍一空,3万多户困难家庭的补贴被拖欠长达10年。

三刀认为,民生资金的每一分都连着民心,任何环节的监管失守,最终都会成为扎在底层百姓心头的一根刺。

这个掌管着3万多户低保家庭“保命钱”的财务人员,用五年时间以“蚂蚁搬家”的方式侵吞170余万元电费补贴,将黑手伸向每月仅70元的电费补助。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困顿与挣扎,它撕开的不仅是个人“贪腐”的黑洞,更是基层民生资金监管的系统性问题。

他们明明知道,像72岁的唐秋珍老人每月只能依靠940元的低保金生活,这种节俭的背后,是她和老伴两人身患多种疾病、药费支出占去大半收入的现实。

却依然在贪腐的道路上不断试探,把遗忘在“僵尸账户”里的救命钱,堂而皇之地当作“唐僧肉”。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连救命钱都不放过,良心何在?


更令人发指的是,当唐秋珍老人因连续两年未收到补贴向有关部门反映时,何艳仍试图以“流程合规”为借口推脱责任,直到2024年8月才迫于压力投案。

由此看见,这起案件还暴露出了基层财务管理的多重漏洞。

作为会计,何艳竟然独掌银行印鉴和电子印章,出纳岗位形同虚设,420万元资金“趴账”两年无人过问。

更荒诞的是,社会救助局撤销后,对公账户未及时注销,资金长期处于监管真空,为她的“蚂蚁搬家”提供了绝好温床。

当然,监管的溃败不仅体现在资金管理上,更体现在对民生疾苦的漠视。

3万多户低保家庭的补贴被拖欠长达10年,期间竟无一人察觉异常。

这种“民不告,官不究”的惰性,让民生资金成为某些人肆意妄为的“私人金库”,这种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公然践踏,比“贪腐”本身更令人心寒。

何艳案绝非孤例。

近年来,从冒领残疾人补贴到截留扶贫资金,基层微腐败如同蛀虫般侵蚀着民生底线。

这些案件的共同特征,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漏洞,将红利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正如一位村民所言:“很多福利老百姓根本不知道,都是靠层层通知下来,中间只要有一环隐瞒,钱就进了别人腰包。”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类案件往往以“退赃+轻判”草草收场。

何艳虽被判有期徒刑五年,但其侵吞的170万元已被挥霍一空,3万多户低保家庭最终仅收到部分迟到的补贴。

这种“犯罪成本低、获利空间大”的畸形生态,正如网友讽刺的那样:“五年贪污170万,纯利润比打工划算多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何艳案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只有让每个公民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平等呼吸,只有让民生资金真正成为“暖心钱”而非“伤心钱”。

我们才能避免下一个“唐秋珍”的悲剧重新上演。

请【点赞】,点【在看】,把文章【转发】给您身边的人,谢谢!

微信最近更新规则啦,只有星标这个公众号的读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内容更新。记得:点公众号头像图标—点右上角“...”—点“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更新啦~

欢迎加入我的付费社群,里面有时事热点探讨、好书推荐、往期被禁文章分享、公众号写作教学等,费用99元/年,欢迎扫码加入:

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谨防失联,可关注下面小号

郑重声明:

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

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

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