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行,公布“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名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出席开幕式并为项目启动。我馆申报的“世界记忆 和平愿景——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入选。展览将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弘扬正确二战史观,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呼吁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信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琼为“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启动


▲“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


▲ 我馆申报的“世界记忆 和平愿景——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入选“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

01

架起“历史之桥”

唤醒共同二战历史记忆

近年来,纪念馆加强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先后在法国、捷克、白俄罗斯、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办展,通过南京大屠杀的“世界记忆”展望命运与共的“和平愿景”。


▲ “世界记忆 和平愿景——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展


▲ “世界记忆 和平愿景——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展

纪念馆坚持“一国一策”“一群一策”的办展理念,先对举办地进行画像,使每一场外展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让观众感到展览“与我有关”。海外展览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逻辑为线,结合展出国的特点,从历史背景、相似遭遇、人道精神、战后纪念等共同话题上寻找交汇点,增加交集点。


▲展览开头以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标志性事件为时间轴,用一张全球示意图指出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的国际大屠杀之一,从全球视角引入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


▲在西班牙展出1937年12月13日西班牙《洪水报》对日军在南京进行“杀人竞赛”的报道


▲西班牙展览指出1937年的南京是另一座“格尔尼卡”,将西班牙北部城镇格尔尼卡与南京同样遭到法西斯轰炸的历史联系起来


▲在布达佩斯举办的展览,从匈牙利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的中国抗战照片切入,用卡帕的镜头引入日本侵华暴行

海外展览用第三方档案文献拉近情感距离,纪念馆精选受害方、加害方、第三方的大量史料,相互印证,注重运用第三方国家的教授、医生、记者、外交官、传教士等人的日记、书信、文件、照片以及影像等资料,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在海外观众中产生共鸣。


▲约翰·马吉使用的摄影机是我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我馆专门等比例仿制了一架马吉摄影机作为实物带到国外展出

展览还通过创意设计和互动加深共同记忆。运用图文、展品、色调、光线等合理搭配,营造沉浸式的观展氛围。例如通过色调的变化运用,引导观众的情绪表达。


▲在展览中设置“12秒”装置的互动体验,听觉和触觉使观众对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程度有深刻印象

02

守护“文明之桥”

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苦难,也是人类文明的劫难。海外展览启迪人们从文明罹难的黑暗记忆中,思考文明传承的重要性,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纪念馆挖掘世界记忆遗产内涵,从《世界记忆名录》中精选南京大屠杀档案,让馆藏的文献史料“出海”,例如南京市民关于家人被害和财产损失的呈文、英国记者田伯烈编辑的世界上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南京大屠杀书籍、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的死刑判决书等,让记忆遗产走近更多国际人群。

展览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作为展览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与国际上的二战纪念活动联系起来,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拯救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海外观众从我国的国家公祭活动中了解中国立场,牢记法西斯摧残人类文明的历史教训,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海外展览对我国国家公祭仪式和相关活动的介绍

展览还展现了文明传承创新活力,把中外人士传承历史记忆、共同维护和平的心愿和行动展现给世界。在展览中以南京作为“国际和平城市”为窗口,介绍当年国际友人的后代与南京延续着历史的友谊。


▲在鼓楼医院积极救治难民的美籍医生理查德·布莱迪的曾孙女梅根·布莱迪创作歌曲《感同身受》,打动了许多海外观众


▲来自43个国家的430多名国际青年成为我馆的国际志愿者,他们的故事和声音通过展览传向世界


▲参加我馆“行前一课”的青年学子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其中一位被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评为年度感谢人物

03

共建“和平之桥”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海外展览以“记忆”为圆心,画出“和平”的最大同心圆,使人们加深对和平的理解。

在展览中体现“紫金草”这一和平符号,以紫金草的故事表达和平理念,使众多国际观众实现了从受教育者到国际传播者的转变,他们以外传外的故事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


▲展览海报以“紫金草”为底色


▲我馆的国际和平教育项目“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的“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众多国际参观者以外传外的故事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

海外展览还传播了中外人民的“和平之声”。展览吸引举办地的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我馆在Facebook和X上的账号“南京祭忆”第一时间将展览内容转化为推文,增强对海外青年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展览吸引举办地的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Facebook平台截图

未来,纪念馆将继续推进海外展览,坚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主线,突出“记忆”与“和平”两大关键词,切开历史的剖面,讲述人物的故事,展望共同的愿景,推动“世界记忆、和平愿景”系列海外展览走进更多国家和地区,使展览更好成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让历史记忆点燃和平薪火、照亮文明之光!


·编 辑:潘琳娜

·审 校:李 凌 李雪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