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CBA季后赛是“球迷战场”,但广东主场却像个例外——今年打了10场球,0起大规模球迷冲突。
昨晚广厦主场围堵北京更衣室的新闻还挂在热搜,再往前数,山西球迷骂广东球员、辽宁球迷追着孙铭徽喊、北京主场又骂孙铭徽……今年季后赛,球迷和客队起冲突的戏码比比赛本身还热闹。唯独广东主场,哪怕和山西1/4决赛火药味浓到能点烟,山西球员退场时也没被围堵——这反差够有意思。
第一,广东球迷对成绩的预期低到“躺平”。 今年广东小外援换了三茬都没找着合适的,赛季前球迷就默认目标是“保八强”。不像辽宁冲四连冠、山西常规赛第二心气高、北京引进周琦后喊夺冠、广厦更是奔着第一去的——期望越大,输球越容易破防。广东球迷本来就没想着拿冠军,输了就当看个乐,哪来的火去骂客队?
期望低,火气自然小。
第二,杜锋成了“背锅侠”。 这赛季广东球迷的吐槽对象特别统一——全往主教练身上招呼。输球了骂换人迷、赢球了骂新人培养慢,连暂停时机都能吵半小时。反正火力全集中在杜锋身上,哪还有空去针对客队?前几天看直播,有球迷举着“杜指导该去学战术”的灯牌,弹幕全是“骂杜锋的扣1”,客队球员走过去都没人多看一眼。
第三,11冠底蕴养出“云淡风轻”。 广东队11个总冠军摆着,比第二名多了整整7个。这种“见过大场面”的底气,早让球迷过了“靠赢球证明自己”的阶段。赢了?正常操作;输了?调整下赛季再来。不像有些队球迷,一场输赢能上升到“城市荣誉”,广东球迷更像看自家孩子比赛——考好了夸两句,考砸了说“下次努力”,犯不着跟隔壁班学生较劲。
第四,广东球迷的“务实基因”刻在骨子里。 珠三角经济好,球迷整体素质在线是事实,但更关键的是广东人“低调不折腾”的性格。你去现场看,广东球迷很少有那种“喊到破音”的加油方式,更多是安安静静看球,偶尔鼓掌喝彩。他们觉得在球场大喊大叫“不体面”,比起发泄情绪,更在意观赛体验——毕竟花了钱,图的是舒服。
不像有些地方球迷,赢球要喊破天花板,输球能掀翻广告牌,广东球迷更像在茶馆看球——输赢都端着杯茶,顶多皱皱眉。
第五,他们把篮球当“休闲”,不是“信仰”。 广东人爱篮球是真的,但这份爱很“松弛”。球队赢了开心,输了失落,但绝不会把球队当“信仰”供着。举个例子,去年易建联退役后广东战绩下滑,主场门票还涨价,结果上座率直接跌了30%。放别的队球迷眼里,这是“不忠诚”,但广东球迷想得明白:“花大几百看菜鸡互啄?不如在家喝糖水。”他们的自我需求永远排在球队前面,自然不会为了球队去和客队较劲。
说句实话,广东球迷这种“佛系”观赛,倒让CBA多了道特别的风景。没有围堵、没有谩骂,有的是理性的加油和冷静的复盘——这或许才是篮球最该有的样子?
你觉得广东球迷这种“佛系”观赛,是好事还是少了点激情?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