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李玉刚,很多人立刻想到他《新贵妃醉酒》里的扮相和唱腔,觉得他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新意,他确实红得很快,但有一个人,直到生命的最后,都似乎没能原谅他,这个人,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先生。

俩人之间那道解不开的“结”到底是什么?一切似乎都始于一场演出中的一句话......



星光乍现惹尘埃

李玉刚的音乐,说白了,就是在流行歌里头掺了戏曲的味儿,尤其是他那个男扮女相、男女声来回切换的绝活,确实抓人,他自个儿也争气,从《星光大道》那样的百姓舞台一步步走出来,可人一红,就容易飘,有些事儿,也就跟着来了。

记得有那么一场演出,舞台背景上赫然打出八个大字:“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这话,李玉刚自个儿听着,心里头指不定怎么美呢,可这话传到梅葆玖先生耳朵里,那可就完全不是那个味儿了。



梅兰芳先生是谁?那是中国京剧旦角行里顶天的大宗师,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梅派艺术,梅葆玖先生作为梅派正经的传人,一辈子守着父亲的衣钵,兢兢业业,都不敢说自己能跟父亲平起平坐。

李玉刚这么一来,在梅先生看来,这不光是狂到没边儿,更是把梅派艺术,乃至整个京剧的脸面往地上踩。



如果说“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还只是点着了引线,那李玉刚后来在一公开场合,张嘴就来的一句“我代表博大的梅派艺术向观众问候”,那可真是把马蜂窝给捅穿了。

据说,梅葆玖先生当时就坐在台下,听见这话,脸都绿了,气得当场甩袖子走人,这道理明摆着嘛,你李玉刚又不是梅派弟子,连拜师的门坎儿都没摸着,你凭啥代表梅派?

这在讲究师承、论资排辈的梨园行里,可是犯了大忌讳,这已经不是什么谦虚不谦虚的小事儿了,这是明晃晃地越了雷池,踩了人家的底线。



艺术的尺,究竟该如何衡量

梅葆玖先生之所以反应这么大,并非因为小肚鸡肠,也不是眼红别人走红,在他心里,艺术传承是头等大事,必须怀有敬畏之心,京剧,特别是梅派艺术,每一个动作、每一段唱腔,都凝聚着“唱念做打”的真功夫,是几代人用心血积累的瑰宝。

李玉刚的表演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借鉴”和“混搭”,可以视作一种新颖的舞台呈现,但如果说这就是梅派,或者他能代表梅派,在梅葆玖等老艺术家看来,无异于混淆视听,甚至是在消费梅派的金字招牌。



老先生常说,学戏先学做人,心得上先得摆正了,得谦卑,他觉着李玉刚的路子,怎么看都带着一股子急功近利的劲儿,像是奔着抓眼球去的,这跟梅兰芳先生当年那种“移步不换形”的创新,根子上就不一样。

梅兰芳先生的创新,那是扎在深厚的传统土壤里,为了让京剧这棵老树能发出新芽,是为了艺术本身能往前走,而李玉刚的一些做法,在梅葆玖先生看来,更多的是盘算着怎么能火,怎么能来钱快,少了那份对艺术本身的痴迷和纯粹。



这事儿闹大了之后,李玉刚也出来解释过,说是主办方自己安排的,他本人没想把自己抬那么高,可话出口,如水泼地,哪那么容易收回来?造成的影响,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擦干净的。

尤其是在梅葆玖先生和众多京剧圈里人看来,你要真没那个心思,干嘛当场不吱声,你要真懂规矩,怎么会说出“代表梅派”那种外行话,这就像在人家祖坟上蹦迪,还说自己没恶意,谁也不会相信。



风波之后,新星的路也颠簸

这些年,李玉刚在艺术这条道上,也时不时磕磕绊绊,比如他唱那首《万疆》,现场表演时明显跑了调,他解释说是耳返出了毛病,可听众们不怎么买账,觉得一个专业歌手,连这点突发状况都应付不了,也太说不过去了。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他早年在悉尼开演唱会,气息不稳,甚至有人悄悄议论他是不是“对口型”,这些事儿,零零总总加起来,让他那个“艺术家”的光环,暗淡了不少,专业素养也开始让人打鼓。



再加上后来,他又去给网络游戏站台吆喝,还成了综艺节目的常客,什么《蒙面唱将猜猜猜》、《跨界喜剧王》,哪儿热闹往哪儿凑,这些举动,在他的一些老粉丝眼里,觉得挺“掉价”,好像把自己辛辛苦苦攒起来的艺术神秘感和那点儿“仙气儿”,都给折腾没了。

李玉刚自己说,这么做是为了推广传统文化,但这理由,听着多少有点儿牵强,推广传统文化,法子多的是,是不是非得走这条路,大家伙儿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一连串的事儿看下来,一些当初对他印象挺不错的观众,也开始琢磨过味儿来了,慢慢理解了梅葆玖先生当年为啥那么激动。

或许,在老一辈艺术家心里头,艺术那份神圣感和传承的规矩,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是真怕啊,怕年轻人为了图快,图名气,走了歪路,反而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给糟践了,给弄得不伦不类。



平心而论,李玉刚的出现,确实让不少原先对戏曲不感冒的年轻人,开始注意到类似戏曲元素的表演,这一点不能不认,他那首《新贵妃醉酒》,也确实是红极一时,大街小巷都在放。

但艺术这条路,尤其是你想跟“大师”、“流派”这些词儿挂上钩,那就远不是唱几首抓耳的歌、穿几件华丽的衣裳那么简单了,它背后,得有深不见底的文化积淀,有千锤百炼的扎实功夫,更重要的是,得有那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对艺术的敬畏和谦卑。



说白了,李玉刚和梅葆玖,一个是铆足了劲儿想在市场上杀出条血路,搞融合,玩跨界,盼着能赶紧让大伙儿都认识、都喜欢;另一个则是死死守着传统的根脉,强调一板一眼的正宗传承,对艺术的纯粹性,那份较真劲儿,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

谁对谁错,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恐怕答案也不一样,但梅葆玖先生至死不曾释怀,这份执拗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值得我们每一个看客,尤其是那些吃艺术这碗饭的人,好好咂摸咂摸味儿。



结语

艺术的殿堂,终究不是靠一时的喧嚣和热闹就能站稳脚跟的,真正的玩意儿,得靠时间去熬,靠匠心去磨,更得靠一代代人,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小心翼翼地接着,传下去。

所以,您觉得李玉刚落得这样的下场,究竟冤不冤枉?



信息来源:
央视网2007-03-10《梅葆玖炮轰选秀红人李玉刚:没资格称“男旦”》
中国新闻网2010-04-08《梅玮澄清梅葆玖"不满"之说 欢迎李玉刚学习梅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