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房产税”隔三差五就上热搜,但政策始终没落地。不过,别以为没动静就是天下太平,一些前奏早就悄悄影响了2亿人。

一、房产税没来,但“它”先来了

你以为只会盯着房产税?实际上,三大政策已经在全国铺开:房东税试点、共有产权房推广、租房新规,招招直击楼市痛点。

先说房东税,河北、湖南等省份已经开始试点,简单说就是:房东出租房子得交税,税率5%-10%。

比如你月租5000元的房子,每个月可能要多交250-500元税费。这钱谁出?大概率是房东涨房租,最后租客买单。




北京、上海的租客已经发现,合同到期后租金普遍涨了5%-10%,这和房东税试点时间高度重合。

再说共有产权房,zf出地你出钱,共同持有房子产权。深圳一套市场价500万的房子,用共有产权房模式300万就能拿下,但只能自住不能炒。

这招直接切断了低价买房高价卖出的暴利模式,让刚需族有了上车机会,但也意味着投资房产的回报率暴跌。

最后看租房新规,上海、杭州等地强制要求租房合同备案,严查阴阳合同,过去那种私下交易逃税的路子行不通了。

有中介透露,仅上海浦东新区,2024年备案的租房合同就比前年多了40%,说明大量灰色交易被阳光化了。

二、房产税会怎么收?

虽然具体政策还没出台,但专家们已经吵出了三大方案,每个都关系老百姓的钱包。



方案一:首套免征,三套重税

财政专家张学诞建议:人均40-60平米免征,超面积部分按0.2%-1.2%交税,比如一家三口住120平的房子,刚好免征。

但如果囤了第三套房,可能面临阶梯式税率,第三套按1%征,第四套按1.5%。

重庆大学教授黄奇帆更狠,建议直接按房屋现价征税,100万的房子交1万,涨到500万就交5万。

方案二:“农村包围城市”

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透露,可能先从新房、二套房开征,北上广深的高价房优先试点。就像上海2011年试点时,只对新购豪宅征税,普通住宅根本不碰。

这样做阻力小,但效果也打折扣,毕竟能买豪宅的人,多交几万税根本不疼不痒。




方案三:温水煮青蛙

最狠的是网络传言,无免征面积、普征房产税。按这个逻辑,哪怕你只有一套老破小,只要房子涨到500万,每年也得交5000-5万税。

这对上海弄堂里拿着退休金的老阿姨简直是噩梦,房子值钱但现金收入低,可能被迫卖房。

税务专家直言,如果持有三套以上,建议尽快出手,参考上海试点,第三套房可能每年交房价1%的税,500万的房子就是5万,比房租收益还高。

自住刚需族,抓住政策红利,深圳的共有产权房价格比市场价低40%,但要求连续五年社保。这类房子虽然不能炒,但解决了住的问题,特别适合准备结婚的年轻人。

房产税真正落地可能还要三五年,但它的前奏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过去闭眼买房都能赚的时代结束了,现在得算清楚两笔账,持有成本账(税费、利息)和机会成本账(买房的钱如果投资别的会不会更赚)。

调控目标很明确,既不能让楼市崩盘,又要遏制投机。所以未来大概率是精准打击,让囤房的人肉疼,让刚需族有路走。

普通人要做的,就是别和政策对着干,该放手时就放手,该上车时别犹豫。

说到底,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当炒房暴利成为历史,我们或许能更理性地看待这个“家”字背后的重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