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急了,全球扛不住谈判,美国也扛不起后果了, 特朗普这回真可能撑不下去了。
谈判谈不动,协议签了反倒更麻烦。
不谈吧,全球反弹,美国也跟着疼。这局,谁接谁难受。
先看英国。
美国跟英国的贸易本来就不是个大麻烦,因为美国在英国是赚钱的。结果加税之后签协议,看着像合作,实际上英国那边便宜货更多地灌进来了。
美国反倒更亏了。
这一刀,砍到自己腿上了。
中美之间虽然也签了协议,但说白了就是先停火,远没到和好如初。之前打关税战,货都停在那儿了,现在刚刚恢复点动静而已。
可一动,问题全冒出来了。
比如现在,中国出口美国的订单开始猛增。
光是从上海到洛杉矶这一条航线,运价一周就飙了快一倍。海运费一天一个价。
美国商家着急下单,货物爆舱,导致中东、非洲、南美航线也都涨价了。
轮船不够用了,都调去跑美线。
好,关税是降了,但运输成本却高得离谱,钱还是花出去了。
结果就是:老百姓的东西没便宜,反倒更贵了。
沃尔玛都扛不住了,说5月商品已经涨价,接下来还得继续涨。你看,这就是“降关税”之后的后果。
再看中国这边,中国进口美国产品没啥起色。
粮食方面,中国早就绕道买巴西的去了。高科技产品,比如芯片,美国不卖。
结果呢?
华为、小米自己开始搞芯片了。 你不让买,中国企业就干脆自给自足。
这等于硬生生逼出了新一代国产科技。正如比尔盖茨说的,这种压根阻挡不了中国发展,反而成了刺激剂。
资本市场也看得很清楚。
美股这边特朗普刚一喊“赶紧买股票”,各大机构就转头看中国了。
野村说中国股市值得“战术增持”。瑞银说中国科技板块特别有前景。
摩根、高盛也都站出来喊话:中国资产,有搞头。
这不是站队,是在用钱表态。 美国原本想用关税把制造业拉回国,减少贸易逆差。
结果呢?
出口减少,进口成本更高,制造业也没回去,还把全球的航运市场搞得一团乱。
你说这不是搬石头砸脚,是啥?
更惨的是,美国现在手头连几个“靠谱”的协议对象都没有。除了中国、英国,其它国家全卡壳。
日本是最早谈的,也谈得最多。
但一轮轮下来,谈崩的节奏越来越明显。日本原本想用买玉米换汽车关税的优惠,结果两边产业都不愿意。
这招行不通,又换了个说法,推电动车充电桩补贴,还是不合美国胃口。谈来谈去,等于原地转圈。
印度也一样。
特朗普原本以为能快刀斩乱麻,结果印度外长直接怼回去:必须双方都满意,单方面让利没门。
态度非常清晰:没好处,别来谈。 欧盟就更直接了,不玩虚的。
明确说,美英的协议保留了基础关税,还有行业额外条款,这玩意儿压根不能接受。再不改,欧盟就反击。
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直接准备反击大礼包。
这三个谈不成,意味着美国谈判战略基本破产。
更关键的是,美国根本谈不过来。全球接近150个国家,哪有这么多时间一个个聊?
特朗普也想明白了,不谈了,改成“单方面设定税率”。以后谁出口美国,美国自己决定要不要加税,不再逐一签协议。
这话说得轻松,但问题就来了。
你要是加税,对方国家立马反制,不给你好脸;你不加税,又和当初的政策冲突。每一步都像踩在雷上。
而且,大家不是没记性。
前面加税带来的那些连锁反应,现在一个接一个爆出来: 运输涨价 商品涨价 货物积压 协议难产 经济不稳 股市波动 这一串问题都压在美国自己头上。 最可怕的,是这政策本意想让美国制造业回来。
但眼下这些现象说明,制造业非但没回流,反而有可能因为不确定性更不愿意回美国。
你政策今天一改,明天一翻,谁还敢投钱建厂?
现在全球看清楚了,美国是自己在拆自己台。谈判谈成了,美国亏;谈不成,全球反弹。
想当世界老大,但规则自己改、协议自己定,别人凭啥配合你?
美国要真想解决问题,只靠加税是没用的。
不是改几个数字就能补上贸易逆差,更不是打压别人就能自己强大。
而且,说到底,贸易不是一个国家的单人游戏,全球互相依赖早就深入每个细节。 所以这场关税战,特朗普打到现在,已经把最初的“想象胜利”变成了现实中的“尴尬收场”。
这回真不是谁扛得住谁的问题,而是美国到底想不想和这个世界玩下去的问题了。
看起来,特朗普自己也没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