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是真的坐不住了。派人专程找上门,希望中国能松口,放宽锗的出口。

为什么突然低头?

一句话,他们终于“被打疼了”。 锗这个东西,不起眼,但在高端产业里,是硬通货。

做芯片、搞红外、造医疗设备、拼太阳能,都离不开它。

中国卡了一下锗的出口,印度就开始发愁了。



不是喊口号那种愁,是实打实的“缺货上火”。 其实这也不突然。

早在两年前,中国就开始限制锗的出口。

那时候印度还能撑一撑,欧洲那边还能“搭把手”。但现在,欧洲也不行了。

自顾不暇,没多余的锗卖给印度。于是,印度就开始慌了。

这回,印度找中国谈,说白了就是求我们放一马。

可问题是,谈可以,想拿到锗,不太现实。

原因很简单。 第一,印度嘴上说缓和关系,背后却老搞小动作。

钢铁进口税一提,伤的就是中国。

你一边找人求锗,一边又加我们税,这事说不过去吧?谁惯着你。

第二,印度跟美国走得近。我们给了他锗,他转头就可能转手送给美国。

你说我们图啥?帮自己竞争对手搞原材料供应?

那不就是给自己埋雷?

第三,印度拿到锗,目标也不藏着掖着,就是想在芯片领域上来,最好能赶超中国。这话他们媒体早说了。

我们给他锗,就等于给他机会追我们。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说到底,中国不会轻易把这张牌让出去。锗这东西不是啥稀奇的奢侈品,它是一种产业核心资源。

谁掌握了供应,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现在印度低头,反倒是把他们的短板彻底暴露了。



这就跟考试临时抱佛脚一样,平时不用功,到关键时候就指望别人给你“开小灶”。结果肯定不理想。

你看印度最近几年吹得挺响,说要搞“印度制造”,要成为全球下一个工厂。但现实很打脸。

他们基础工业链不完整,核心原材料靠进口,关键设备也不全,连基本的制造能力都没构建起来。就像是想搭个大棚子,结果连钢管都得向外借。

2023年我们一出手,限了锗出口,印度那边的媒体还很乐观,说中国这是“自断一臂”,他们正好趁机崛起。

结果两年过去了,他们反倒成了那个“没锗用”的冤种。

为了维持锗的供应,他们从欧洲和非洲高价采购。高到什么程度?

高到没人愿意来投项目。这玩意原材料都贵成这样了,企业哪有兴趣扎堆去搞制造?

所以说,印度现在这个操作,看似是求锗,实则是暴露问题。最后就是好高骛远,喊口号可以,真干活儿却没人愿意投钱。

他们根本还没准备好搞真正的工业化。真正的制造强国,是从资源掌控、产业配套、技术积累一步步打出来的,不是靠嘴说出来的。

我们也不是说一定要卡死他们,只是讲道理,这种事就得靠实力说话。你有战略、有配套、有能力,那可以来谈。

可你现在这么多短板,遇到难题就来找人开绿灯,谁会一直帮你兜底?

说句实话,锗这东西,全世界都想要。美国现在也在发愁,他们只有不到6%的锗产能,优先还得留给自己的F-35战斗机。

欧洲也好不到哪去,产量还没印度需求高,只能自己用用,哪有余货给别人? 所以现在这局面很微妙。

中国手里有资源,谁来求,就得拿出点诚意来。

光靠写个文件、说两句软话是不够的。真想解决问题,就得摆明立场,做出承诺,别再玩那种“两头下注”的伎俩了。

这事放到以前,谁会想到,一个小小的锗能扯出这么多事?

可现实就是这么讽刺。以前你不当回事,现在成了你的命门。

现在全世界都看着中国怎么出招。

一旦我们松手太快,别人就会觉得中国“好说话”,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还来套这个模板。那可不行。



规矩立住了,才有人尊重你。

所以最后说一句,锗不是不可以谈,但得拿出诚意。只求别人“高抬贵手”,自己却不做出让步,这种谈判,大概率没下文。

总之,印度这次是真的急了。但要解决问题,不是靠求人就能成的。

真正的工业强国,得靠自己补齐短板、补上底子。不然,今天求锗,明天还得求别的。

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那就不是强国,那只是个被动挨打的角色罢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