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声玉律颂中华——2025年东方乐器博物馆年展”余韵尚存之际,继“上音开放周”沉浸式展演和“金声玉律承古韵非遗丝竹启新章——上海音乐学院非遗专题展”活动之后,东方乐器博物馆再次奏响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强音。今天,东方乐器博物馆推出了“沉浸式”互动体验《古音探韵》和琵琶专题讲座《持琴寻声——光影中流淌出的千年琵琶曲》,以科技赋能悠扬琴韵,带领公众跨越千年时空,感知艺术流变与文化记忆。

《古音探韵》由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代晓蓉教授与鲁轶老师携学生团队打造、东方乐器博物馆联合呈现的跨界“沉浸式”探索。该项目以虚拟现实(VR)与人工智能(AI)为技术支撑,融合民族舞蹈艺术,对五弦琵琶、箜篌、横笛、腰鼓等古代乐器进行数字化重构,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力图通过多维度感官体验,让公众在虚实交汇之间,探索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跨时空对话,进一步激发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东方乐器博物馆邀请到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张晓东,推出专题讲座《持琴寻声——光影中流淌出的千年琵琶韵》。本场讲座,以千年古乐器——琵琶为引,追溯其从丝路西域传入中原,再经唐宋发展、明清分化,最终融入多元民族与地域音乐传统的过程。我院2024级琵琶演奏专业学生王熙然与上海大学音乐学院2021级琵琶演奏专业学生鲁孙彤现场演绎经典琵琶曲目与不同地域风格的琵琶作品,展现琵琶音乐的多样性与表现力。







王熙然在本次讲座文武曲演奏中使用的琵琶大有来头。那是上音早期培养的国乐人才之一、琵琶演奏家、古琴家程午嘉六相十八品琵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音域最宽的琵琶/仿制),由东方乐器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沈正国老师提供,为讲座增添了独特的历史深度与艺术氛围。

来自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高安路第一小学,以及上海高校音乐文化育人联盟、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的爱乐者们表示,本次东方乐器博物馆推出的主题活动中,不仅从学术视角中深入了解琵琶艺术的历史演变与美学特征,亦在科技赋能的音乐流动与实物展陈之间,感受到“馆藏即活化、艺术即教育”的魅力。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汇区科普基地”以及上海高校音乐文化育人联盟和上海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联盟的重要成员单位,东方乐器博物馆始终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持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创新传承路径,赋能高校文化育人新格局,持续助力上音校园高质量开放,为公众搭建起通往音乐文化的桥梁。

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传统音乐在光影流淌中焕发新生。未来,博物馆将继续依托高校平台优势,激活馆藏资源,持续深化社会美育作用,不断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东方乐器博物馆、数字媒体艺术学院

编辑:肖阳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