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模仿秀
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浙江嘉兴上演了一场商超界的荒诞模仿秀。
五一假期首日,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商场高调开业,现场红毯铺成,星光熠熠,叶璇等明星到场站台,气氛堪称热闹,商场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同步造势,首日直播间观看人数突破50万。
无论从商场名称、LOGO设计、装修风格还是服务话术来看,胖都来都让人联想到来自河南的中国“商超之光”胖东来,但遗憾的是,在产品、服务和体验层面,胖都来与胖东来可谓是大相径庭。
不少慕名前往的消费者在进入商场后发现商品质量低劣如熟食异味、服装仿冒、服务态度冷漠,与胖东来“不满意就退货”“员工高福利”等口碑形成鲜明对比。
开业仅短短5天,这个耗资30亿的大商场就因货架空置、客流量暴跌60%陷入经营危机,速度之快令人跌破眼镜,抗风险能力聊胜于无。
面对这位碰瓷者,胖东来丝毫没有手软,公司法务团队迅速对“胖都来”的商标注册、宣传资料、门店标识等进行了全面取证,包括视频、图片及商标相似性分析。
在5月2日,胖东来就通过律师函正式向“胖都来”提出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的诉讼请求,一纸诉状递到了市场监管部门,海宁市市场监管局迅速启动调查,核查“胖都来”商标注册文件及店内标识,根据《商标法》第57条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确认其与“胖东来”在读音、字形、经营范围上的高度相似性。
与此同时,此前许多误以为“胖东来”首次进入浙江市场的消费者反应过来此“胖都来”非彼“胖东来”也自发掀起了抵制狂潮,,引发强烈声讨。
此前为胖都来开业录制祝贺视频的多位明星陷入舆论漩涡,赵亮公开道歉称“未收费用、未核实品牌合法性”,但仍被网友质疑其动机,叶璇更因亲自到场站台导致粉丝量骤降15万。
监管和舆论的双重重压加速了胖都来的系统性溃败,或许是为了保持最后的体面,5月10日晚,胖都来董事长都建明发声称,“胖都来”的名字可以换,“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帮服装厂清库存、帮年轻人低成本创业。”
然,想要重建业已崩塌的消费者信任,任重而道远。
注定的败局,
胖都来学不来胖东来
胖都来“出道即巅峰”的败局是注定的,胖东来的难以复刻不仅仅在于商品、供应链、服务,更在于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闪耀的超越商业层面的价值观。
都说利益是商业的终极目的,但对胖东来而言,它有着更高的追求。在最核心的利益层面,胖东来慷慨地拿出95%的利润与员工共享—根据2025年1-2月数据,胖东来员工平均月薪达9886元,店长级别月薪高达7.8万元,远超行业水平。
胖东来如此“厚德载物”的分配机制,是让员工从“打工者”变为“事业合伙人”的关键,也由此奠定了其超绝于同行服务质量的底层保障。
在胖东来员工身上,“钱是唯一生产力”有了具象化的表现,有远超同行的收入,才有提供远超同行服务的可能。对比之下,胖都来员工仅3000元左右的月薪,这也就不奇怪为何他们难以像素级复制胖东来员工“主动跪地擦水渍”的服务精神了。
为了保障员工的工作热情与质量,胖东来实行每周二闭店、春节闭店5天政策,此外还给予员工10天“不开心假”,允许员工因情绪问题随时请假且主管不得拒绝,核算下来普通员工一年年休假可达30—40天,充分保障了员工的休息权,重构了零售业的劳资关系。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高人员流动性的零售业,胖东来却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员工队伍,员工流失率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3。
服务以外,胖东来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充分尊重是它在消费者主权时代被众人捧上神坛的关键原因。
众所周知,商超的经营范围注定了其难以0风险事件,但对企业而言,如何处理就是其经营智慧的重要体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时,胖东来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对消费者的真心。
2024年6月,顾客曝光胖东来联营餐饮档口擀面皮加工环境脏乱,胖东来调查后立即与涉事商户停业并解除合同,全面整改品控流程,奖励投诉顾客10万元,并为近10日内购买相关产品的8833名顾客办理退款并补偿1000元/人,总金额近900万元;
2024年8月,顾客投诉寿司柜台三文鱼刺身隔夜返包销售,胖东来奖励投诉顾客10万元,并对相关负责人予以处罚。
胖东来用26年证明,真正的护城河不在商标注册证上,而在员工眼里的光、消费者心里的秤,是26年精耕细作所铸就的“厚道经营”的信任资产,也正是这最难能可贵的信任资产,使得胖东来爆发出强大的商业势能,数据显示,2023年,胖东来的单店坪效达行业均值3倍,充分验证了“真心换真金”的商业真理。
模仿得了“面子”,模仿不了“里子”,胖都来注定成为不了胖东来。
行业启示:
从“模仿捷径”到“价值创造”
胖都来事件反映了当下部分企业在当前营商环境下所存在的严重投机心理,它们无视长远发展,意图通过低成本蹭流量、高回报收割短期利益,致使“碰瓷经济”盛行。当企业沉迷于“抄名字、蹭流量、赚快钱”的捷径时,市场早已准备好审判的铡刀。
反观胖东来,它之所以能够快速、成功维权依赖于其长期布局的商标护城河如45类全注册手段和公司专业高效的法务团队,但面对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新媒体时代信息高速流通带来的流量效应,胖东来也需重新审视和升级自身的防御体系。
胖东来应该清楚认识到,只要胖东来的品牌价值和流量效应尤在,“胖都来”这般的碰瓷者就不会销声匿迹,未来将以何种面貌、何种方式呈现,都存在很多变数,胖东来若不想面临“成本高、周期长、执行难”的反侵权困境,势必提升战略眼光,将风险防御前置,保护好自己的品牌资产。
监管层面而言,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应该需通过“提高侵权赔偿上限”“建立全国商标雷达系统”等制度优化,遏制“流量吸血虫”的滋生。
一场闹剧,多重镜鉴。山寨胖东来事件不仅是一场商业闹剧,更是一面照妖镜,折射出中国零售业从“野蛮生长”向“信任经济”转型的阵痛,在信息透明的时代,所有投机捷径终将反噬,当流量红利消退,唯有深耕诚信土壤、筑牢法律防线、坚守价值创造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成为照亮行业的恒星而非流星。
正如网友所言:“抄名字只需5天,修内功却要26年。”商业的终极竞争力,在于对“人”的真诚——将长久回荡于行业之中。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