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两国正式签署《日内瓦经贸联合声明》,这则声明的签署意味着此前中美两国的“关税战”正式休战,也让中美两国的企业松了一口气。

中美两国互降超100%的关税,双方的对等关税也仅剩10%,国际媒体纷纷开始计算能够“省下”多少钱。

表面上看中美两国的纷争在此告一段落,但实际上背后却暗流涌动。


协议签署的墨迹还没有干,中国就对美国打出了一记重拳。

美国总统特朗普垂涎中国的物品,依然拿不到。

虽说协议缓解了中美两国短期的贸易摩擦,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用另一种方式继续进行。

不过这也让不少人产生了疑问,为何中国会在协议签署后,立刻对美国展开了限制呢?美国是否又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呢?


一、中美两国达成“休战协议”

2025年5月12日,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宣布达成关税休战协议,这是中国自2025年以来首次迎来实质性缓和。

不过这份协议是“刀尖上的握手”,再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喘息机会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博弈埋下了伏笔。

根据协议我们能够看到,双方同步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并且将剩余24%的关税暂停90天,目前仅保留着10%的基准税率。


关税一直以来就是两国“战争”的主要武器,此次协议就等同于将“主炮”熄火,但是还保留了一部分“子弹”用于谈判。

中美两国之所以会选择在此时休战,主要还是出于经济考量。

对于美国来说,高关税让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了3800美元,特斯拉、苹果等企业的供应链风险飙升。

2026年美国大选临近,艾奥瓦州大豆出口量下跌直接威胁到共和党票仓,因此美国不得不与中国和解。


对于中国来说关税战到没有那么危机。

中国通过构建“稀土-新能源”产业链增强了与美国的谈判底气。

同时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也为国内GDP提供了稳定发展,成为了抵御外部冲击的缓冲垫。

正因如此中国才会如此坚决的对美国进行反制。


不过“休战”协议的签署确实对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光伏、半导体等行业重新获得了美国市场的准入。

更重要的是,90天的缓冲期能够让企业重新调整布局,通过改造生产线来切换市场,让跨国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这场协议除了对中美两国有利之外,也让全球经济暂时松绑。


就在消息公布的当天,美国股票上涨了2%,人民币升值了0.8%,国际物流成本也下降了15%。

然而这也只是暂时的庆祝而已,90天后这场战争将会如何发展,仍存在很大的未知数。

可以说协议带来了曙光,但是中美两国的深层矛盾仍然存在,这份“休战”协议的背后也暗藏了许多玄机。


二、“休战”背后实则暗藏玄机

表面上看美国降低了对中国的关税,但实际上却从技术封锁、规则博弈和战略保留上,对中国挖下了多个“深坑”。

美国保留着对中国1000多家企业的“实体清单”限制,其中就包括了大疆、华为等高科技企业。

美国还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美国投资机构投资中国的高科技产业。

这种“降关税、卡技术、险金融”的做法,依然给中国的贸易通道设置了重重路障。


实际上从美国的战略布局也能够发现,美国在一直推动“印太经济框架”,想要将墨西哥、印度等国家打造成一个取代中国的制造业国家。

现如今苹果、台积电、三星等企业,都开始减少在中国的产量,从而转移到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国家,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

与美国签署的这份“休战”协议中,也同样暗藏着许多“陷阱”。


虽说在协议中并没有提到对中国的金融限制,但是却一直在施压SWIFT系统限制中资银行,并且阻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这种“美元霸权”与中国“去美元化”的拉锯,形成了金融领域的消耗战。

与此同时美国在对中国设置的90天缓冲期,也同样是谈判机制的“时间牢笼”。


表面上观看是对中国放松限制,但实际上却是美国争取战略调整的窗口。

美国中西部农业州利用此期间扩大巴西大豆进口,从而削弱中国的限制。

美国国会也正在酝酿《芯片竞争法案》,想要通过在未来5年投入2800亿美元补贴本土半导体产业,从而对中国半导体领域达成全面限制。


这种“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目的就是拖慢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从而保证自身的科技霸权地位。

可以说当前中美两国所签署的《日内瓦联合声明》,本质上就是一种“战术妥协”,而非“战略和解”。

美国通过保留关税、技术封锁和规则主导,依然对中国展开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便同步对美国展开限制。


三、中国对美国打出一记重拳

为了反制美国对中国的关税限制,中国曾利用稀土对美国进行反制。

然而再《日内瓦经贸联合声明》签署之后,中国并没有像外界预测的一样放松对美国的稀土限制,反而还启动了“打击战略矿产走私专项行动”,并且还升级全链条管控措施。

所谓的“矿产”就是锗、锑、钨、镓、中重稀土。


这样的做法很明显就是对美国的做法进行反制,是中国基于国家安全、产业升级以及国际博弈的深度战略布局。

不少网友表示,特朗普本想用降低关税换取稀土资源,然而他没想到中国非但没有放松限制,反倒进行了严管。

通过公布的信息我们能够看到,此次中国商务部联合公安部、海关总署等多个部门,重点打击“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等非法出口行为。


早在2024年时中国稀土走私量就占据了合法出口的18%,其主要去向就是美国的军工产业链。

同时中国还在长沙地区部署了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监管,要求内蒙古、江西等稀土主要产区建立企业台账,并且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一物一码”追溯。

这一做法让每一吨稀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从开采到出口每一个环节都能进行实时监控。


为了守护我们的核心技术,中国还继续禁止对外转让18项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其中就包括了“串级萃取提纯”等核心专利。

虽说国际社会的稀土储备并不少,但是由于核心技术位于中国,他们也只能将自己开采的稀土运到中国加工。

而中国之所以会对稀土资源进行严管,主要是因为其不仅涉及到了国家经济,更是涉及到了国家安全。


稀土一直以来就是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脉,美国对中国展开重重限制,中国自然要用稀土管制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砝码。

如今的中国也一直在推动稀土从“资源出口”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通过限制低端稀土出口,也同样能够倒逼国内企业向电机、新能源等下游领域延伸,从而提升国内的竞争力,形成“稀土-磁材-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尽早摆脱美国的限制,实现更好的发展。


美国对中国14nm一下芯片仍采取限制措施,但是却要求中国开放稀土市场。

中国清楚地知道稀土资源对美国的重要意义,此事对美国进行反制,也是为了用资源换取技术。

既然美国用芯片卡我们的脖子,那我们就有权利用稀土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如今中国对美国稀土管制的升级,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贸易报复,而是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际话语权。

美国对稀土库存的焦虑,正是中国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布局”的跨越。

结语

中美关税协议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两国经贸博弈进入了全新阶段。

虽说双方都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并且暂停了24%的争议性关税,但这份协议却并没有让两国从根本上和解。


中国稀土管制的升级,正是对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的有力反制。

接下来90天的缓冲期需要考验双方的谈判智慧,中国需要加速自主研发,并且用这90天的时间掌握后续谈判的主动权。

而中国在协议中所坚守的对等原则,正是对美国单边霸凌的反抗,也再争取为国际经贸争取正义。

须知,中美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推进务实磋商,才能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中国网 2025.5.14 《中国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 防止非法外流》

商务部网站 2025.5.12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表谈话》

界面新闻 2025.5.12 《中美联合声明释放积极信号,“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霸凌已经完全失效”》

贝果财经 2025.5.13 《专家解读中美经贸联合声明:重在协商机制的建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