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十六岁时战胜权臣鳌拜,亲理朝政,世人称赞他“年少有为”。

但其实康熙皇帝并不是清朝最精于此道的皇帝,有一位皇帝在比他还小的年纪,战胜了比鳌拜更强的权臣,并且成功夺回大权。

而此人正是康熙皇帝的亲生父亲——顺治皇帝……



最强摄政王

康熙皇帝八岁即位,十六岁亲政,就已经很厉害了,但实际上他爹比他还要猛。

顺治皇帝六岁即位,十四岁亲政,比康熙皇帝还要早两年

而顺治之所以要在十四岁时承担起皇帝的大任,是因为他的权臣“鳌拜”出了意外,伤重去世了。



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按理来说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皇帝,但是他正好就遇上了一位“贵人”,这位贵人便是顺治皇帝的叔叔多尔衮。

那么多尔衮为什么要帮助这个小侄子当上皇帝?他明明也有继位的资格,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清朝前两个皇帝,都有个缺点,那就是不喜欢把话说清楚。

努尔哈赤得病去世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太子被他自己杀了,第二个太子也被他自己废黜了,所以当时就没有太子,也就是说没有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不过,努尔哈赤曾多次在众人面前提到过:“我这个八儿子皇太极非常优秀,是继承大位的第一人选。”

这件事有很多人都知道,朝中大臣也都很支持皇太极,因此,皇太极即位时并没有太大的阻碍。

然后皇太极也跟他父亲学会了这一招,他去世的时候,也不说传位给谁。



而且皇太极比他父亲还要狠,他没有留下一点线索,这些想要继位的人,只能“公平竞争”。

皇太极在位时期,已经改良了八旗制度,清朝内部商量大事,都是以“旗”为单位来商议的。一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试图争夺皇位,但是很快人们就被迫退出了。



到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在争夺,一边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另一边是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

虽说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但是两人之间并非势均力敌,八旗之中有六旗支持豪格,只有多尔衮自己的正白旗和阿济格的镶白旗支持他。



多尔衮简单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局势,发现自己的胜率不大,于是便想了一个其他办法。虽然他当不上皇帝,但是他也不能让与自己不对付的豪格当上。

于是,多尔衮便从皇太极剩下的儿子里,选中了第九子福临,并且推举福临当上了皇帝,而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当然,多尔衮推举福临当上皇帝,也不是随机挑选的。他与顺治皇帝的母亲达成了一个交易,正是这个交易才让福临有了当皇帝的机会。

由于顺治皇帝是多尔衮推举上来的,所以他从来不敢“忤逆”多尔衮,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由多尔衮做决定。



为了能更加合法地掌管大权,多尔衮还自封了一个“摄政王”的职位。他的权力比皇帝还要大,顺治在他面前只能点头称是,根本不敢反驳。

多尔衮比鳌拜可厉害多了,如果不是老天爷强行收走了多尔衮,真不知道顺治皇帝该如何击败他。



拨云见日

多尔衮活着的时候,比当了皇帝还自在,他虽然不是皇帝,但是胜似皇帝。我们都知道,古人向来是认符不认人,只有印信才能代表身份。

而皇帝的各种印信是最珍贵的东西,每一个印信都有很关键的用处,调兵拨款都需要皇帝盖章。



多尔衮猖狂到什么地步呢?他能随便进入顺治的书房,也就是存放皇帝印信的地方。他也能随便使用皇帝的印信,拿起来就盖。

后来他又嫌每次出兵都要进宫盖章,索性直接把顺治的皇帝印信全都拿到了自己家里,想什么时候盖就什么时候盖。



多尔衮不光是拿走了皇帝的印信,还用上了与皇帝同等规格的仪仗。

按照清朝的礼制规定,多尔衮这一等级的官员,只能使用十五种仪仗,但是多尔衮每次出门,都是使用二十种,跟顺治皇帝的仪仗一模一样。



多尔衮不光大摇大摆地使用皇帝仪仗,他还很看重别人对他的态度。

如果有谁敢说多尔衮僭越,多尔衮马上就能让他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而且多尔衮还命令官员们在给他写折子的时候,必须恭恭敬敬地写好他的官职名“皇叔父摄政王”。



要是谁还说他是“九王爷”,立马就会被革职查办,轻者抄家,重者处死。

后来多尔衮还觉得“皇叔父摄政王”不过瘾,他就把“叔”字给去了,直接当了“皇父摄政王”,成了顺治皇帝的“父亲”。



顺治皇帝在多尔衮面前根本没有丝毫威严,他完全没办法摆脱多尔衮的控制。

康熙皇帝对付鳌拜的时候,还有些大臣愿意支持他,但是顺治身边根本没有支持他的人,就连顺治的亲妈都想着支持多尔衮。

在这种情况下,顺治想翻盘实在是有点难。



明朝《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叫“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十分猖狂的多尔衮闲来无事,带着一群人出门打猎了,但是在追逐猎物的过程中,多尔衮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一下子便摔成了重伤,命不久矣……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多尔衮自知时间不多了,于是赶紧将自己最亲近的阿济格找来,想要与他商议未来的事。

多尔衮明显是不想让顺治皇帝亲政,因此他必须将自己手里的资源和秘密全都转让给哥哥。

在他死后,阿济格也想当摄政王,这也是多尔衮留给他的最后一个任务。



阿济格本想让自己的儿子暗中召集兵马,用武力控制住顺治皇帝,然后再逼迫顺治皇帝封自己为摄政王。

但是此时的顺治皇帝也不是小孩子了,他已经在多尔衮身边安插了卧底,只不过多尔衮太过大意,根本就没发现。



多尔衮去世之后,他身边的卧底刚林骑马疾驰七百多里,以最快的速度将此事告诉了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也马上做好准备,关上了城门,调集兵马。不过他身边确实没有什么可用的兵马,东拼西凑也就弄了三百人出来。



阿济格虽然有不少战功,但他就是个莽夫,完全不懂得计谋。不久之后,他大摇大摆地跟在多尔衮的灵车后面返回了京城。他以为顺治皇帝还是个孩子,因此根本就没有设防,只带着几个护卫回来了。

顺治立马抓住这次机会,让手下仅有的三百人与之对阵。阿济格反应过来就已经太晚了,这场兵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