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乐播的私域直播外人看不到,老人陷入直播间剧本骗局,主播自称雷氏家族能回收藏品变现,江西老人一月花3.5万元刷50单,换来一堆假圣旨。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蹲点直播间,骗子挂出无实物空链接,卖“发财机会”,一小时卖出87万元,称老人越早下单、付款越多,他们越快上门回收藏品,子孙后代还能去“雷氏集团”工作端上铁饭碗。

在浙江义乌一家被列入异常名录的空壳公司里,“雷总”团队正通过私域直播编织着荒诞的财富神话。这场针对老年人的精准围猎,不仅暴露出新型网络诈骗的狡诈与猖獗,更撕开了平台经济时代监管失效的残酷真相,当技术中立沦为作恶者的保护伞,当私域空间异化为法外之地,那些看似创新的商业模式,实则是精心设计的犯罪温床。

微乐播平台标榜的“私域直播优势”,恰是这场骗局得以滋生的结构性漏洞,通过设置访问密码、关闭回放功能、阻断外部监督等技术手段,平台将直播间改造成信息黑箱。这种刻意制造的封闭性,不仅阻断了子女的干预路径,更消解了社会监督的可能。当20万老年观众日复一日沉浸在被精心编排的剧本中时,平台服务器记录的不是文化交流,而是持续滚动的诈骗金额。

在微乐播的宣传文案中,“管控宽松”被作为核心卖点向商家兜售,这种对监管责任的系统性逃避,实质上构成了对违法行为的变相纵容。当技术团队开发出“白名单访问”、“外链跳转”等功能时,他们心知肚明这些工具将被用于规避风险,却依然为其披上“企业服务”的外衣。这种技术中立的伪装,掩盖不住平台与黑产共谋的实质。

从订单完成即甩锅商家的处理方式,到对异常交易视而不见的结算系统,微乐播构建了一套精密的责任逃逸机制。七天售后期的设置看似符合电商惯例,实则针对老年人反应迟钝的特点量身定制。

当家属跨越数字鸿沟艰难维权时,平台早已通过"钱款结算给商家"完成责任切割。这种将商业逻辑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的运营模式,暴露出现行《电子商务法》在即时性监管方面的致命缺陷。

微乐播在收取流量费、技术服务费的同时,却以"无权扣除商家货款"为由拒绝先行赔付。这种利益攫取与责任推诿的完美平衡,揭示出平台经济的畸形生态:用技术创新突破监管边界,用格式条款筑起免责高墙,最终将用户权益压缩成可计算的经营成本。

当义乌市场监管部门坦言“手段类似诈骗却无法监管”时,暴露出传统属地管辖原则在应对网络犯罪时的力不从心。应当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直播备案系统,要求私域直播留存完整数据记录,使虚拟空间的交易行为可追溯、可审计。

在这场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围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平台的失责,更是整个社会防护体系的漏洞,当“雷总”们在私域直播间高喊“爸妈”时,那些被数字时代抛弃的老人们,正在用布满皱纹的手点击支付密码,为虚假的亲情表演买单。治理私域直播乱象,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升级、法律制度的完善,更需要重建科技向善的价值坐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