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云柯)日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卫生健康委在京共同签署《京津冀人口家庭发展工作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将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重点人群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数据共享机制和打造京津冀区域生育友好文化圈四个方面加强合作,推动京津冀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根据框架协议,三地将协同发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服务资源跨区域共享,共同做好前瞻性政策研究。推进重点人群的服务体系建设,夯实人口监测预警工作,推动三地信息数据共享。
三地还将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生育友好文化圈,统筹协同策划,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推动三地深度融合。强化三地家庭和青年人的沟通交流,推动家庭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三地将建立分管负责同志会商沟通机制,通过不定期座谈、共同调研等形式,协调解决合作中需要共同推进的事项,指导推动三方合作协议深化实施。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叶小敏介绍,北京市在落实和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方面持续探索创新,在假期制度方面延长生育假至60天,设立15天男方陪产假和5天父母育儿假,并优化哺乳期女职工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配套政策。在经济与物质保障领域,动态调整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待遇标准,将16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基本医疗门诊甲类报销范围,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代缴生育保险费等。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范晓敏表示,京津冀三地计生协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进一步融入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亲子小屋+临时托、计时托、互助托等服务,加强托育服务宣传,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托育服务需求。支持鼓励各级计生协积极参与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积极主动承接优化生育政策服务项目,提高实施公共卫生项目规范化水平,促进生育支持政策落实。
前期京津冀三地卫生健康部门已达成共识,自2025年起,三地将轮流举办系列主题活动,聚焦宣传新型婚育文化、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