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参会人员在现场热烈讨论。本报记者 张劲松 摄
工作人员在介绍教育数字化成果。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会务组供图
长江浩荡,武汉见证着千百年南北交融。
5月14日至16日,智能时代的浪潮向武汉奔涌而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此举办。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大中小学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共绘属于智能时代的教育星空。
在未来中,锚定智能坐标
“教育已经进入改变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资源共创分享、消弭数字鸿沟,素质能力重构、促进全面发展,全球开放合作、推动文明互鉴的智能时代。”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主旨演讲中说。
未来课堂、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是什么样?
“老师,我们组预测了一些蛋白结构,但不确定蛋白在病毒的什么位置。”随后,在教师指导下,AI导师慧雅展示了实验数据并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学习瓶颈。在开幕式展示中,师生运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探索从蛋白质结构预测到小分子药物设计的学习研制过程,共同呈现了“师—生—机”三元一体、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是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探索。
走进大会,可以看到更多智慧赋能教育的新形态。
在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上,50多个展项集中呈现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及政策成效,生动展示数字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领域的丰富实践。
在4所参访学校里,AI火星救援车“登陆”小学校园;职业技术院校正着力培养创新型“数字工匠”;仿生鱼成为跨学科实践的载体;大模型诊断助力果农丰产增收……
“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数字化前沿技术,也看到了中国教育数字化应用的最新成果。”瓦努阿图教育部长第一政治顾问霍华德·阿鲁说。
“智能技术已成为每个人学习成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西兰驻华大使乔文博感受到,“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是嘉宾们谈及最多的话题。
未来已来,越来越多国家积极拥抱数字教育变革,越来越多国家持续开展数字教育实践,教育发展踏上智能时代的新道路。
在浪潮中,扬起变革之帆
“变化”,在大会中被广泛提及。全体会议、高端对话、10场平行会议、多场专访,不断回应着“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课题。
当贫困等危机阻碍接受教育的道路,如何弥合数字教育的鸿沟?“南非正在构建统一、协调、包容的教育体系,向所有人提供免费的数字教育内容,还根据劳动力市场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让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人,平等获取学习和发展机会。”南非高等教育和培训部副部长布提·马纳梅拉说。
当知识获取越来越便捷,如何应对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史蒂芬·摩根说,今年,英国公布了学校技术应用的新计划,制定人工智能教育工具的最低安全标准,以及成立教育技术证据委员会,以协助评估新兴技术。
当人工智能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大学如何培养学生?浙江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成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武汉理工大学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深化STEM教育与产业创新有机融合……
讨论,引发更深层的思考。
“不变”,是在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中,绝不能丢掉教育的本质。
智慧启迪和心灵滋养,不能变。“如果人工智能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那么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如果一位教师上课都不看着学生,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那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说。
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不能变。“要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能力塑造,从单一分割转变为新兴交叉,从教师传授转变为自主探索,从分数为王转变为多元综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说。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不能变。“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教育变革的催化剂。我们始终相信,真正的教育升级必将是技能创新、人文关怀与制度完善的完美融合。”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说。
智能时代,机遇与挑战扑面而来。大会让智慧交织碰撞,点亮教育发展的未来星光。
在世界中,搭起合作之桥
“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是一道时代课题、世界课题。这场全球瞩目的数字教育大会,成为各国协作答题的起点。
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官员、专家学者在会上反复提到同一个答案——携手合作。
共识最终凝结为大会的重要成果——《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推动建立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的国际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并明确行动路径——共建数字教育标准,推动平台互联;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要素互济;共促教育智能转型,实现经验互鉴;共护人工智能安全,加强理念互通。
从北京倡议到上海倡议再到武汉倡议,中国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平台,不断为全球合作绘制蓝图。
全球合作共同迎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共识,在大会落地生根。
中国政府首次以“智慧教育”为题,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生动描绘了智能时代中国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蓝图,为全球智慧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实践的具体载体,也在搭建。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发布一系列教育数字化标准成果,以标准共通促进更多合作行动。《关于构建国际数字教育标准体系框架的倡议》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技术的协同创新;《教育大模型总体参考框架》作为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发布的首个标准,为教育大模型领域确立了关键的设计原则。
大会让更多国家看到了携手共同应对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必要和成效。“我们希望加入中国倡导的这一数字教育国际开放合作体系,利用教育和人工智能增进全人类的福祉。”哥伦比亚教育部部长丹尼尔·罗哈斯·麦德林说。
大会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这场跨越山海的思想激荡,以丰富的成果开启智能时代全球教育变革新篇章,绘就全球教育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8日 第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林焕新 欧媚 郑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