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山西左云县上张家坟村,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1987年,中国电视产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家庭电视用户4.23 亿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98.9%。

王悦/摄

1980年代是当代中国史上

一个短暂、脆弱

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

提起80年代,你会用什么形容它呢?

年轻?朝气蓬勃?文艺?单纯?理想主义……

每个人都有关于80年代的独家记忆。

今日,让我们用著名摄影家的作品

重温上世纪80年代的28个瞬间。


所有作物中,麦子成熟期最短,麦黄时节不过半个月左右,替人割麦的麦客应运而生。

在关中平原上,甘肃、商洛以及安康地区的农民,是麦客的主力军。麦客们算着麦黄的时差,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随着科技发展,“铁麦客”收割机渐渐取代了过去的老麦客。

侯登科/摄


1979年,清华大学77级学生在上课。

清华大学77级入学新生中,职工和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占70%以上。1977年,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这一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570万人,录取率仅为5%。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人,录取率达74.46%。

顾德华/摄


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农民严俊昌、严立学、严立坤站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

1978年11月24日,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偷偷搞起了农业“大包干”,“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些农民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汪强/摄


1979年6月,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访问上海音乐音乐学院,对师生进行指导。

艾萨克·斯特恩(1920-2001)是俄裔美籍小提琴演奏家,1979年第一次访华,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往西方音乐世界的窗户。斯特恩访华期间还拍摄了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杨溥涛/摄


1980年7月8日,北京第七十五中学考场。1977年,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

任曙林/摄


1980年,北京八大处公园里的时髦女青年。上世纪80年代,蛤蟆镜、大波浪在城市青年中风靡一时。

王文澜/摄


1981年8月,秦岭山区发生特大洪水和泥石流,连接内地和西南、西北的钢铁大动脉宝成铁路受损严重,西安铁路局救援人员步行向灾区送物资。60天后宝成铁路便恢复通车。

李少童/摄


1982年,广东揭阳,人们打羽毛球晨练。

1983年,一个名叫傅海峰的男孩在这里出生。长大后,他连续获得伦敦和里约奥运会的羽毛球男双金牌,是历史上首位蝉联男双奥运冠军的运动员。羽毛球运动在中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羽毛球运动人口超过2亿。

安哥/摄


1982年早春,东北地区仍是寒风刺骨,旅客们在内蒙古通辽车站站台上排队打热水。

历经百余年,我国铁路运输从蒸汽、内燃,发展到电力、重载、高铁。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7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原瑞伦/摄


1982年8月5日,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在北京正式开放。      

杨绍明/摄


1983年,西藏那曲赛马会上,牧民把收录机摆在舞台边沿,录取台上民间艺人的格萨尔说唱节目。

扎西次登/摄


1983年春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苏木,苏德木一家人。

额博/摄


1984年,北京海淀区蓟门里小区,一户人家正在搬家。

那时没有专业搬家公司,搬家大多找亲朋好友、单位同事、街坊邻里来帮忙。搬家多用脚踏平板车,也有“有门路”的人能借到轻型卡车。

张兆增/摄


1985年,四川省南充市,人们在电影院前学流行歌曲。改革开放后,港台流行歌曲传入内地千家万户。

杨麾/摄


1985年,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鸳浦街,洱源县农村的4位白族女青年第一次来到发廊烫发。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发型千篇一律,女性不是齐耳短发,就是编着麻花辫,男性的发型更是乏善可陈。到80年代初,过去“不敢美”“没钱美”的问题解决了。据统计,改革开放前全国约有1万个理发店。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美容美发店已超过18万家,中国人每年花在头发上的钱超过1300亿元。

刘建华/摄


1985年夏,北京延庆龙庆峡,当地农民把汽水泡在山泉里冰镇,以期卖个好价钱。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电冰箱,但直到80年代,冰箱仍是贵重家电。目前中国冰箱保有量已达2亿台。

张风/摄


1985年,西安一名新郎去迎亲。

当时,从被面、暖壶、脸盆,到缝纫机、自行车、手表,都是时兴彩礼,是家里的“大件儿”。

胡武功/摄


1986年,三个身披军大衣的年轻人在北京街头跳舞。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兵是很多地区年轻人仅次于考大学的出路,一身戎装也成为很多人的向往。

郭建设/摄


1986年冬,陕西渭南地区华阴桃下镇,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子弟学校高二(1)班男同学在一所废弃的水库边上的混凝土搅拌机上合影。混凝土搅拌机、军大衣、军帽、布鞋,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王景春/摄


1987年,广州市江南大道,一位女士在用“大哥大”打电话。

同年11月,广东省开通全国第一个模拟移动通信网。随着90年代“下海热”,“大哥大”既是通讯工具,更是富贵的象征。

叶健强/摄


1987年,河南濮阳濮城县集市上的出租车。上世纪80年代,出租车还不多见。在机动车没有普及的小县城,三轮车就是集市上的“出租车”。

于志新/摄


1987年4月,四川省平武县,一群白马藏族乡村少年在放学路上结伴而行。

白马人有独立的语言,没有文字,部分语言与藏语相通,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划属“白马藏族”,目前约有2万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文县、四川省平武县和九寨沟县,主要从事农牧业、狩猎、采药等。从2008年开始,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对白马民俗的保护和传承。

陈小波/摄


1987年1月,河北省隆化县,解放军某部军营外公共汽车“招呼站”,一个小女孩通过公共汽车的破窗跟军人父亲告别。

冯建新/摄


1987年5月28日,核物理学家王淦昌80岁生日当天,在科学会堂做学术报告。

上世纪60年代,为了中国的核武器研究,王淦昌化名“王京”,留下一句“我愿以身许国”,从科学界消失了17年。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98年,王淦昌逝世,次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罗更前/摄


1988年初冬,中国首次人体艺术油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135幅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教师的人体油画艺术作品展出,曾在中国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人体艺术,首次进入了中国艺术最高殿堂。

贾国荣/摄


1988年,陕西陇县河北乡的一个村头。

邱晓明/摄


1989年,川藏线上的照相馆。

杨延康/摄

来源:“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选自:守候微光(ID:zqbsyb)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