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楠
图为陈楠创作的新媒体艺术《甲骨文·宇宙》。
阳光穿过拱形廊窗,照射在各国古文字图案构成的巨大窗花上,形成斑斓光影,与“笔触之艺:中国古文字视觉艺术展”相映生辉,在法国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开启一场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跨时空对话。
这场配合2025年联合国中文日举办的展览,展现了我数十年来对甲骨文、金文等中国古文字的创新设计研究和艺术实践。平面图形、字库设计、雕塑装置、新媒体交互艺术以及各种文创……古文字的创意表达,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历史纵深与现代活力,搭建起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融合古埃及象形文字与甲骨文的主视觉标志、化身为视觉导览员的吉祥物“甲骨小精灵”等,多元设计使汉字之美深深感染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汉字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巨大的创新设计空间,主要在于其形成之初就是一个兼具表音、表意、象形等多种功能的文字系统,蕴含着深厚的哲学与文化内涵,富有叙事功能。从彩陶、甲骨、钟鼎、简牍、纸张、雕版、数字化平台等媒介,到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汉字在发展中既传承着自身固有的文化属性,又巧妙地适应每一次技术革新,不断调整样貌与风格,形成了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独特文字体系,厚重而深邃。
一笔一画皆文化。婚庆上的双喜字设计,表达美好祝福;各式福字设计传递春节丰厚内涵。令我印象最深的巧妙设计是传统吉祥图案“唯吾知足”,4个汉字共用“口”字。种种设计表明,充分理解和掌握汉字的造字理据、美学思想、形式规律、文化背景等,才能做好汉字的创新转化。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汉字拥有崇高地位,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时代进步,字体设计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字体商标、广告创意、品牌包装、店面招幌等设计中,设计师充分发挥奇思妙想,为汉字艺术注入新内涵。譬如,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会徽图形,由甲骨文的“安” “字”二字为蓝本进行图形重构,让“宀”下面的“女”与“子”形象手拉手,形成甲骨文的“好”字,将安阳、汉字与成功的寓意巧妙融合。
文字叙事设计不只是讲文字本身的故事,还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不断拓展文化空间。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发挥汉字表情达意的功能?甲骨文就像一块块“文化原石”,我将这种古老的文字叙事与当代审美相结合,推出生肖表情包、廿四节气动画片等产品,重新编织社交语言,让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在年轻人的生活中传递。
从镌刻龟甲到编码云端,从文人书斋到数字屏幕,汉字之美折射出文明的进程。作为设计师,我们既是传统的守护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既要用考古学家的严谨守护传统基因,更需以艺术家的想象开拓未来场景,让古老的汉字在数字文明的土壤中长出新芽。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8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