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入夏比常年早了12天。5月12日起,申城正式迈进气象夏天。可未来三天,南方强降雨又要来了。
江南、华南局部有暴雨到大暴雨。
还会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17日到24日,南方接连三轮降雨。这边雨水多,那边北方要高温。
19日起,太原石家庄等地热起来。
西安郑州济南高温能持续三四天。郑州最高气温,说不定冲40度。
这样的天气,种地人最操心。
南方农田怕涝,排水得赶紧搞。大棚要加固,别让大风掀了顶。
北方正处关键期,作物怕晒蔫。
玉米拔节时,缺水可不得了。
得提前浇水,把抗旱物资备齐。
上海这几天,天气也不省心。今晨多地有大雾,出门要当心。
白天多云,局部短时阵雨。湿度大,体感闷,像被黏住似的。西南风助力,最高气温冲33度。
夜里转北风,明天降温到26度。
下周初又热,中后期雨水又来。虽说没到黄梅天,湿气却很重。农民朋友注意,田里别积水。
蔬菜大棚要通风,防病害滋生。
有人问,这样的天咋安排农活?
南方趁雨停,赶紧清沟渠排水。北方高温前,给作物盖遮阳网。叶面补肥选早晚,别在大中午。
不同地区不一样,东北防啥呢?眼下这时候,霜冻风险还没断。
小苗刚出土,得防夜间低温。盖地膜、熏烟,老办法别忘喽。天气变化快,计划赶不上变化。
但提前准备,总能少受点损失。
就像老话说的,“晴带雨伞,饱带干粮”。
种地靠天吃饭,更得主动应对。我个人觉得,多关注天气预报很重要。每天花点时间,看看未来几天情况。
提前把措施做在前头,心里才踏实。
现在的问题是,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咱们种地的,该怎么提高抗灾能力?是多学新技术,还是完善基础设施?
这值得大家好好琢磨琢磨。比如北方高温,有没有耐旱品种?南方多雨,能不能搞起生态排水?
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儿。不管怎样,当下的活计别耽误。
南方三轮雨,每回雨后都要查苗情。
北方高温天,早晚浇水别偷懒。
上海的朋友,雨水多注意大棚湿度。别等问题来了才着急,那就晚了。
天气多变不用愁,提前准备能解忧。种地人不怕苦,就怕天灾没防备。只要咱们多上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多交流交流。
关注后续天气,咱们一起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