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中,印度捡到了我们霹雳15的残骸,很多网友都担心,印度会逆向仿制。
但是事实证明,我们太高估印度了,为了维持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宣称,经过对霹雳15的研究,发现中国的霹雳15已经远远落后,根本不如印度的“阿斯特拉(Astra)”系列空空导弹。
阿斯特拉是印度研究的1款超远程空空导弹,分别有MK1、2、3三种型号,这款导弹从在80年代初就开始研发。但是直到2019年,“阿斯特拉”Mk1导弹才服役,装备在苏-30MKI和“光辉”战斗机,射程90至110千米,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和无烟推进技术。
2011年2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披露了“阿斯特拉”M2导弹,这种新型号对“阿斯特拉”MkI导弹进行了较大修改,采用不同的气动布局,导弹前部带有4个截梢三角翼,后部有四个可控尾舵,安装了一台改进的无烟火箭发动机,迎头方式拦截敌机时最大射程为 80 km,也可延伸到 100 km,其他部件与“阿斯特拉”Mk1导弹相同。印度曾经高调宣布,2012 年,该导弹将集成到印度“光辉”( Tejas)轻型战斗机上。但实际上,这款导弹预计还要到2027年才能够服役。
MK2还没有服役,MK3就已经出来了,根据印度的说法,MK3型射程高达340公里,直接对标我们的霹雳17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印度的研发能力。
那么既然这么先进,为啥印巴空战的时候怎么不用呢?
实际上,印度即使有这么强大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如果没有强大的预警机做核心,构建统一的作战网络,那空空导弹再强大也没有用,因为你雷达看得不够远,都探测不到敌军的具体位置,那你的导弹怎么打中对方。
而且340公里的还是印度的阿斯特拉MK 3型,这玩意还没有实际量产,参数怎么写,都随便印度。
而且阿斯特拉虽然说是印度国产导弹,但是所有的零件都是来自国外,你看MK2和MK3的动力系统分别依赖以色列和欧洲技术,以色列都没有超过霹雳15的空空导弹,印度能搞出340公里的空空导弹。
那么会不会存在印度嘴硬,私下偷偷研制霹雳15,或者把我们的霹雳15残骸交给美国呢,毕竟美国现在还没有超远程空空导弹。
我们要对印度的工业能力有信心,即使我们把霹雳15的图纸给印度,印度能不能造出来都要打个问号,因为印度没有配套的机器、零件和材料,而且组装也是一门技术活啊,你看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蓝图由法国设计,舰载机来自俄罗斯,建造过程中甚至因缺乏高强度钢材而被迫停工等待俄罗斯供应。类似地,“光辉”战机虽号称国产,但发动机(美国F404)、雷达和航电系统等核心部件均需进口,国产化率仅约65%,且因美国供应链问题(如依赖中国原材料)进一步拖延生产69。此外,卡佛里涡扇发动机项目耗时25年、耗资30亿美元仍失败,暴露出印度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领域的严重短板。简单来说,即使印度买到了所有零件,组装还是很难搞定。
而我们呢?得益于我们无人自动化生产线,我们的精度可是达到毫米级的,印度手搓有这个精度?美国连都不一定能搞定。
而且霹雳15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产物了。我们霹雳17都已经是牛夫人了,现在我们霹雳21都在路上了。
其实相比于一两件武器的先进性,现代数字化战争比拼的是体系化作战能力,霹雳15只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节点,巴基斯坦今天电视台采访飞行员,说中国提供的飞行头盔自动就锁定可以命中的目标。然后告诉飞行员,可以发射PL15导弹*,飞行员要做的就是语音回答,是否发射。
整个过程就像新能源车里语音指挥开窗户比例一样,在油车时代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印度就是不明白这一点,没了一大堆看起来性能先进的武器,但是都是散装的,俄罗斯的防空导弹能和阵风战机信息共享吗,肯定不行啊。
要是不明白这一点,印度后面还是会继续惨败,中国从歼20放弃机炮开始,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未来都是超视距、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作战模式,近战狗斗早就淘汰了。
美国现在也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美国是军工复合体,各大军工体之间都是竞争关系,他能和你信息共享,因此,美军也没有构建跨平台的作战网络。
而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的体系化作战下,即使是美军的F35都可能被歼16摧毁,因为在体系优先的情况下,一两件武器的领先已经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