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打后,清军一败定海、二败虎门,道光帝大怒。主帅琦善被免,新一届前线指挥班子成立,这届班子都有谁呢?

主帅是道光最亲信的侄子,爱新觉罗·奕山,两个副手,一个是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隆文、一个是湖南提督杨芳。

这里面,奕山是个纨绔子弟,一辈子都没怎么出过北京城;隆文一介书生,素不知兵。真正指靠的,就是这个杨芳。

这一年的杨芳已经71了,之所以被如此倚重,实在是过往的履历太过耀眼,15岁从军以来,杨芳屡立战功,平定白莲教、平定天理教都有杨芳的身影。他的高光时刻在于道光初年的平定张格尔叛乱,杨芳以参赞的身份最终活捉张格尔,槛送北京。把道光给兴奋得,对着杨芳就是一通乱赏,封三等果勇侯;授御前侍卫;加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赏用紫韁、双眼花翎、在紫禁城骑马。



道光心目中,杨将军就是自己手下第一猛将,虽然廉颇老矣,但是吃下小小英夷依然不在话下。直到这时候,道光依然不认为自己会输,高居紫禁城金銮殿上的他,对形势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误判。

正如他在处分琦善的谕旨中所说:

(琦善)被人(指英军)恐吓,奏报粤省情形,妄称地利无要可扼,军械无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坚。摘举数端,危言要挟,更不知是何肺腑?如此辜恩误国,实属丧失天良。

琦善如实报告前线实情,结果成为了自己的罪名,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奕山三人组也就没有了退路,要么赢,要么骗。既然赢是不可能的,三个人也就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欺骗,上演了一幕幕丑陋的闹剧。

首先出场的是杨芳,1841年3月5日,杨芳率先抵达广州,高头大马,阔步游街,志得意满,满城百姓欢呼雀跃,倚为救星。

那么杨将军到了以后都做了什么呢?据私家笔记记载,,“终日唯购钟表洋货为事,夜则买俏童取乐,甚而姚巡捕等将女子薙发,装跟班送进……”不得不说,真是人老心不老,堪比少年郎。

至于备战,那就太简单了,在老将军眼里,英国人炮火猛烈那必定是妖术使然,于是开始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命人大量购买视为最不洁的妇女溺器,迎敌“邪教善术”的“蛮夷”,正所谓以邪制邪、以毒攻毒。

杨芳大作法事的同时,英国人也没闲着,军舰四处出击,捣毁了清军大小炮台、军营十余座,兵临广州城下,广州已成一座危城。

从3月5日至3月18日,战功赫赫的果勇侯杨芳,在这两周中终于弄清了一个事实,他手中并无制服这些“夷”人的招术。他已经从来粤途中的满腹韬略的迷梦中清醒过来了。

打是打不过了,可是道光还在京里静候佳音呢,那就骗吧。不得不说,老将军骗的本事丝毫不比打仗差。比如谎报清军在一场战斗中“砍毙逆夷,多于官兵”,即杀敌446人以上,并称其筹防措施已使“民心大定”,“军民鼓勇,可期无虞”。

至于道光催促的赶紧全军出击,消灭夷人,杨芳也有着自己的说辞,为了防止英国人逃跑,需要等奕山等人到了以后,以作万全之策。

看到没,这才是水平啊,有功那得自己揽着,至于责任,那必须等着大家伙到了以后共同担着。到时候就算是打输了,那也是主帅奕山的事,与己何干。

杨芳的一通忽悠让道光那是龙心大悦,丝毫不吝溢美之词:

客兵不满三千,危城立保无虞,若非朕之参赞大臣果勇侯杨芳,其孰能之?可嘉之处,笔难宣述!功成之日,伫膺懋赏,此卿之第一功也。厥后尤当奋勉。

道光的鼓励让杨芳似乎找到了致胜法宝,越吹越邪乎。英军一艘小船打着白旗来送照会,被清军一通乱炮打跑,在杨芳口中成了一场大胜,战果变成了击沉英三板船两只,击断英大兵船主桅一根,击毙英军多名,从此英军再也不敢开船乱跑。

不过相比姗姗来迟的主帅奕山,杨芳这番操作只能说小巫见大巫。

奕山的先祖,就是康熙朝九子夺嫡时的那个十四阿哥,也就是《步步惊心》中林更新饰演的文武双全,豪气干云的十四爷。只可惜,这个重重孙子实在是不争气。



4月14日,奕山和隆文一行人终于赶到了广州,这时的道光早已经是急不可待了。既然杨芳说了要等人齐才能全面进剿,那现在已经时机成熟了,还要等什么?

为了大获全胜,一向吝啬的道光还破天荒的给调拨了1.7万各省援军和300万军费,这让奕山手中的兵力达到了2.5万,远远超出了英军。

相较于杨芳的跳大神,奕山的战术更进了一步,他将船只铁链相连,堆放上各种易燃品,点燃后借风势冲向英军战舰,试图用火攻来同归于尽。算了,我们也不需要过多责备他了,毕竟,以奕山可怜的军事常识,也只能从日常听的评书三国中找灵感,这大概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进攻方式了。

这样的进攻,结果自然不言而喻。5月26日上午,广州城升起了白旗,广州之战结束,奕山投降了。义律开出了和谈的条件,最主要的有两条。

一 奕山、隆文、杨芳在6天内率兵出城,至广州以外200里驻扎。

二 赔偿“使费”600万元,限7天交清。

相较于来时的磨磨蹭蹭,奕山等人走的那叫一个雷厉风行,很快就退出了广州城,并且提前两天付清了600万的赔偿款。英军拿到钱,志得意满的退出广州地区,集结于香港。和平恢复了。

600万的赎城费啊,这事要是传到道光那里,奕山几个脑袋也不够掉的,然而,奕山凭借他高绝的编剧天赋,早就为我们编造好了一个优美的故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读到这个故事,依然不由得佩服奕山大人的想象力。

据奕山讲述:这一日,广州城外来了几个夷人,用手一边指指天上,一边指指心口,口中念念有词。经翻译后得知,原来这些夷人有苦情想要上诉。守城官员见状大喝:“我天朝大将军如此尊贵,岂是你等蛮夷说见就见的,还不速速退下。”然而这些夷人并不离开,反而摘掉帽子,倒头就拜。见他们可怜,总兵段永福就问他们有何冤情可以代为转告。夷人们千恩万谢说道:“因为天朝关闭贸易,导致他们货物无法流通,亏的血本无归,只希望天朝大皇帝能够开开恩,把这些年的商欠赐给他们,准许继续通商,他们就立刻离开,再也不敢滋扰生事。”考虑到这些夷人着实可怜,于是给了他们600万清了这些年的商欠,也让他们退出了虎门等地。

佩服吧,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完完全全的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奕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毫无底线。



一个完美且动听的谎言,道光相信了,然而一个谎言是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圆的。为了让道光相信夷人已经退却,奕山故意隐瞒了英军还要继续北上,向朝廷讨论割地赔款等条件的事实,而是告诉道光,战事已经平息,要求撤退外省援军,以能节省粮饷。

谎报和平,主动裁撤军队,这让后续的战事中,清朝处于了完全的被动,仅从这一点,砍了奕山都不为过。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活宝,多年后又擅自签订了《瑷珲条约》,把东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一股脑割让给了沙俄。

这是一个历史的罪人,这样的人却能得享高位,还能得到善终,大清,焉能不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