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太极拳打下来,行云流水、刚柔并济,让人不禁心生赞叹。打好太极拳,绝非仅靠花俏的动作,而是要精准把握其深厚哲理与精妙技艺所凝练出的修炼要点。其核心要点可概括为中正、绵绵不断、松柔自然、静净以及劲隐神敛。

只有将这些要点融入每一招每一式,才能真正打好一套太极拳,展现出太极拳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可究竟怎样才算打好了一套拳呢?


中正

中正乃太极拳架首要标准。立身中正贯穿于出步、行架、开阖等每一个动作之中。

守中,即上下相随、左右相顾、前后俱到,在架形上做到腿、身、腰、手协调一致,同时眼到、意到、神到,无过无不及。

持中体现拳架整体风貌,需腰腿实沉、上身松柔。正,要求头正、肩平、身正等,以腰为轴,不偏不倚。正而不僵、不滞,结点在腰胯,如此方能展现八面支撑之势。


绵绵不断

绵绵不断体现在拳路、劲路与势头上。动作需流畅,意识要通达,神情应闲适。

太极拳注重动作间的转承过渡,特点为顺、接、连、合。顺接上下式,式接、意连、势传;前后、上下、左右及精气神皆要相接;沉提、动静、虚实相互关联;内三合与外三合浑然一体,转承要点在于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等,开阖有序,收放自如,这是意识的反射与得机得势的连接。


松柔自然

松柔自然贯穿太极拳动作始终,不仅是动作要求,更是劲与势的关键。唯有松柔,才能使劲节节贯通,形成 “力由脊发,植于根,发于端” 的太极劲。

这种劲从松、柔、慢中灌养,经反复搓揉,形成用意不用力的内劲,具有厉、沉、灵、巧、深、变的特点,实现 “四两拨千斤”。柔能致顺,达到沾连沾随的效果。

静、净

静、净是太极拳的至高境界。平心静气,气沉丹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心静、意静、神色静,呈现出一种松快的庄严。而净,则要求拳架避免 “油”。“油” 的产生多因对拳理不理解或误解,如传承不当、盲目创新、过早离开老师等。


劲隐和神敛

劲隐和神敛是内家拳的精髓。劲的隐蔽在拳架练习和技击上都至关重要,精雕细琢的动作应去除浮华,使劲更隐,力更集中。太极拳架舒展缓慢、厚重稳当,决定了神敛的必要,避免张牙舞爪,保持浑然一体的拳势。

太极拳既是一门拳种,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唯有领悟其精髓,方能领略其中无限风光。

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侵权联系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