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营救在即,“最后警告”再度发出在全球冲突的舞台上!而这一次,美国竟然甩开以色列,与哈马斯展开直接谈判。经白宫亲自证实,此次谈判取得进展,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哈马斯更是直言,可以放弃加沙控制权。然而,以色列看了却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何?
(被哈马斯扣押的美以双重国籍人员,同时也是以色列士兵的艾丹·亚历山大,目前已经被释放)
1、不带以色列玩?美国和哈马斯直接对话
据观察者网报道,这一前所未有的外交举措,由美国总统人质事务特使亚当·博勒在卡塔尔多哈主导,埃及和卡塔尔负责幕后协调。
这一举动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的一次显著转折。
要知道,长期以来,美国就将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1997年之后更是无任何直接对话。而今,在哈马斯与以色列关于停火协议的谈判陷入僵局之际,美国冒险选择了一条新路径,试图通过谈判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知情人士透露,这次对话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讨论被扣押于加沙地带的美以双重国籍人质,并探索达成长期休战的可能性。
而就在谈判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相社交”上发出了直截了当的“最后通牒”。他要求哈马斯立即释放所有人质并归还遗体,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后果。他甚至警告,如果哈马斯不响应,美国将向以色列提供一切“完成任务所需”的支持。
(哈马斯在与美国谈判期间强调到,若是可以实现永久停火,那他们可以交出对加沙的控制权)
2、哈马斯让步了:可以放弃加沙控制权
没想到,向来强硬的哈马斯,此次竟然做出重大让步!
其高级官员巴塞姆·纳伊姆公开呼吁进行人质交换,并提出其他要求:以色列必须从加沙撤军、允许人道援助进入、在以色列不强制移民的情况下重建加沙等。
更重要的是,纳伊姆表示,可以放弃对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当然,这一切有个大前提——实现永久停火。至于哈马斯是否要解除武装,他并没有做出回应。
事实上,一直以来,哈马斯作为加沙地带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力量,始终坚持在释放人质之前,与以色列就下一阶段停火协议的细节达成一致。
但内塔尼亚胡一再拒绝结束战争或从加沙撤军,前段时间他还公开威胁称,“不释放人质,以色列不会允许停火。如果哈马斯继续拒绝,将会有进一步的后果”。
说到底,这份停火协议迟迟未能落实,与内塔尼亚胡“以战养政”的战略逻辑脱不了干系。
(内塔尼亚胡直言谈判将会在“炮火中”进行,这背后暴露出他的“以战养政”战略逻辑)
3、内塔尼亚胡的“以战养政”策略
内塔尼亚胡态度其实已经相当明确了,谈判,只会在炮火下进行。
近段时间,以色列不断加大军事行动力度,声称要进一步扩大军事占领范围,并计划在加沙地区维持无限期的军事存在。同时,他也通过外交手段,施压哈马斯释放人质,并推动美国提出的三阶段协议。
这种“以战养政”策略显然已成为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主要决策方向。
背后原因并不难理解,对以色列而言,美军是一个巨大的政治砝码和象征,通过打击哈马斯所赢得的战术胜利,可以短期内提升政府威信与民意支持。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持下,这种策略足以让内塔尼亚胡假想敌被彻底打服,并借此拉拢国内右翼阵营以巩固政权。
然而,现实往往比计划更复杂。以色列在军事上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否真的能通过战术上的胜利来带来战略上的全面胜利,依然存在不小变数。
(特朗普访问中东,与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家达成协议,以色列担忧今后自己会被边缘化)
4、哈马斯让步了,以色列却高兴不起来
其实,这个变数主要就在美国身上。
目前来看,通过谈判,美国和哈马斯都得到了彼此想要的东西——即哈马斯顺利摸清美国态度,这将为之后铺好谈判之路;美国则想要加速解决巴以冲突,从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亚太地区。
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展开他的中东之行,行程名单中却并未包括以色列,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海湾国家。
可见,美国中东战略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以色列才会在得到哈马斯的承诺后,依旧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们在害怕自己被逐步边缘化。
毕竟以色列依赖于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外交支持,而美国对海湾国家的逐步倾斜,可能会削弱以色列在该地区的传统优势地位。尤其在财政上,以色列面临需要维持高昂军事需求的压力。
#瞭望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