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当时中国的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而美国和苏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地位不容小觑。

就是这样一个人访华与毛主席见面时,对毛主席的所作所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肃然起敬,并深深鞠了一躬。



毛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可以说是非常多,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细说:

首先,使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解放军的团结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美军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虽然他们有先进的武器,可还是战败了,这是美军没有料到的,于是他们开始对中国有了新的认知和敌意。

后来,在中国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于上世纪70年代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跃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国家。虽然以往的中国始终落后,但依然坚持在压迫中成长,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大家的注视下,中国开始大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行自己的政策。与此同时美国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派出专员与周总理进行交接。



接下来就是特殊会面

美国在派出专员与周总理密谈之后的不久,做出了一个轰动全世界的举动。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拜访中国。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开始持续关注中国,他们知道毛主席的地位,了解过他农村包围城市的先进革命理论,也知道正是因为毛主席才让中国封建传统的思想产生了质的改变。

这一路的勋功伟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们甚至开始刊印中国毛主席语录。

尼克松自然知道这些,但他身为美国总统,自身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没想到和毛主席的见面让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见面的地方是在毛主席卧室旁边的书房里。这和尼克松原本所想的高规格礼仪接待完全不同,同时又十分惊讶:为何两国领导人见面会在这样私密的地方?



周总理对此作了解释了:原来毛主席早年指挥作战,为中国尽心尽力,导致身体状态每况愈下,自身患有多种疾病,也落下了失眠等症状。如今的身体状况不能走得太远,做太多的运动。这样的一番解释使得尼克松,只得接受这样特殊的接待方式。

尼克松与毛主席首次会面

尼克松进入书房后发现毛主席年纪大了,穿着非常朴素,但即便这样,依然有一股气势在。

毛主席说话时有些词语模糊不清,但逻辑能力却非常清晰,表达的意思也是言简意赅,一步到位

这令尼克松非常佩服,于是本来20分钟的见面时间不知不觉地到了一个多小时。



在对话结束后尼克松说,毛主席像是一位严厉的长辈,在他面前自己像是个透明人,毛主席的能力太强大了。但也正因如此,他对中国有了新的看法。

他也相信有毛主席这样睿智的领导人,中国以后的路会越来越顺,走得也会越来越远。



尼克松与毛主席再次会面

在1972年中国和美国的首次会面后,中国的外交关系开始展开,国际地位也在一点点上升。但是尼克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因为一些事情使得尼克松在1974年的8月8日辞职了。尼克松的人生在此刻开始失去了方向,变得迷茫,曾经十分风光,如今却变成了以这样不光彩事情辞职的平民,于是决定回老家散心。

1976年尼克松收到了周总理给他发来的一封来自中国的信。尼克松起身前往中国,猜到了自己要见的人应该是毛主席。

此事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这一次两人会面身份完全颠倒。毛主席为何会接见尼克松呢?没想到的是这次节俭与第一次大同小异。毛主席还是十分周到的接待了他。



尼克松对毛主席肃然起敬,心中十分感激毛主席的做法,两人这次会谈十分畅快。在告别之际,尼克松特地询问毛主席:“你有什么特长?”毛主席只用了五个字作出回答,毛主席说:“为人民服务。”

听到这里尼克松站了起来对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敬意,临走时还是依依不舍。

尼克松对毛主席的佩服有感而发,使他在以后的时光里永远忘不掉的都是和毛主席的两次会面,最让人感慨的就是毛主席在当时的年纪里依然真诚的说出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话。



最后,毛主席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国主席对美国前任总统周到的接待,即使尼克松已经不是总统了,但是该有的周到礼仪还是必不可少。

如此成功的第二次会面对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媒体方面也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美国政坛在1971年1月1日决定正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不谦虚地说,这种情形是在毛主席意料之中的。

美国自此消除了对中国的隔阂,中国也开始大胆走自己的特色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



如今的中国高速发展,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系,很多指标已经追赶甚至超越多个发达国家,这是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毛主席的倾心奉献和老一辈领导人无私的精神。虽然毛主席在和尼克松的会面中使用了一些技巧,但其中依然饱含真诚。

毛主席利用尼克松第一次访华的重要性,第二次主动邀请尼克松拜访中国,并用非常周到的礼遇接待。这说明毛主席是一位有大局观,并且不忘恩负义,有恩必报,令人佩服的领导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