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推手”。专家表示,早期发现、精准控制和长期管理是防控关键。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心内科诊室,专家正为市民顾老伯进行病情复查。两年前,顾老伯曾因血压控制不佳突发心肌梗死,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此后,顾老伯坚持定期随访,精准控制血压,如今健康状况良好。

专家介绍,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万民英说:“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压力,高血压就像‘高压水枪’长期冲击血管内壁,使内膜破坏,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了则会引发血栓,堵塞心脏血管,最终导致心肌梗死。此外,高血压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肌肥厚,进一步增加心梗风险。”

目前,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但许多人对其重视不足,尤其是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掉以轻心。专家提醒,这类人群务必提高警惕,应该加强家庭自测血压。万民英表示,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初次发现血压高,需要加强自我血压监测,每天至少监测4次,分别为起床的时候、上午11点、下午4点、晚上睡觉之前。如果平均血压大于140/90mmHg,就需要降压治疗。


专家坐诊时发现,不少高血压患者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这也往往导致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理想,最终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

常见误区之一:有些患者用药太早,担心会产生耐药性,其实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而且患者用药越早获益越大。

常见误区之二:有些患者凭感觉用药,无症状不等于无风险,患者应该定期检测血压,不要凭着感觉走。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专家建议要规范使用降压药,并配合抗血栓、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同时,必须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坚持低盐饮食、彻底戒烟、限制饮酒、适度运动以及控制体重,才能有效管理血压,降低心血管风险。

记者:石思嫣

编辑:陆海华

责编:李琳、陆海华

招聘

给我点赞和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