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因言获罪 贾道冲)

贾道冲,身份不详,家世不详,来历不详,生年不详,属于历史上经典的白板人物,要什么没什么,想要考证这个人的生平,很难。

但是估计,贾道冲是在朝廷为官,而且他精通方术,会占卜,能测字,还可以预测吉凶,属于比较神神叨叨的一类人。

贾道冲喜欢搞这些东西,那他就很容易跟巫蛊一类的事情沾边,有可能他给人算命的时候,说了什么天下大变之类的话,惹得朝廷很不开心,于是皇帝降下罪责,将贾道冲贬谪岭南。

哪位皇帝呢?是唐代宗李豫,这是唐朝的第九位皇帝。

因为贾道冲胡说八道,代宗赐罪,把他流放岭南,贾道冲走到一半,皇帝又改主意了,意思也别让他去岭南了,直接给他赐死得了,要不他到了岭南,他也胡说八道,惹是生非。

所以,贾道冲在前边走,传令官带着毒酒就在后边追,终于追上了贾道冲,勒令他服毒自尽。

贾道冲获罪,不是自己获罪,是祸及全家,他儿子贾直言也跟着吃瓜落,也跟着父亲一起流放。

朝廷派人截住贾道冲让他自尽的时候,贾直言就在父亲身边。

这人,是个孝子,眼见父亲要是喝下毒酒必然死去,于是他就和父亲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毕竟我们都是士大夫,不能这么草率的就死去了,而应该在死之前拜祭一下四方神灵,鞠躬行礼。

他父亲一寻思也对,于是端着毒酒开始朝东南西北拱手做礼。

那这个时候,贾直言趁着父亲没有防备,一下就把毒酒给夺了过来,然后一饮而尽。

哎,他要替父亲受过,自饮毒酒。

这毒酒,可真够毒的,贾直言喝完了立刻毒发,几分钟时间就昏迷了过去。

但是,贾直言毕竟年轻,他身体抵抗力比较强,虽然被毒昏了,但是没死,昏死过去一晚上,第二天就醒了。

当然毕竟是毒酒啊,那对身体肯定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伤害,贾直言醒来之后,腿脚就不利索了,因此落下了足疾。

御赐的毒酒让儿子给抢着喝了,传令官一看也没办法,因为这酒也是从宫里带出来的,临时再找一杯也不可能,而且皇帝的命令,你要按字执行,皇帝让你毒死他,你就得毒死他,你不能用刀剑把他杀掉。


(收复两京 唐代宗李豫)

没办法,传令官只好返回长安,把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汇报给了唐代宗。

代宗一听,感觉很有意思,尤其是对贾直言轻身救父的这个行为,他大有感触,认为贾直言孝行可嘉,干脆赦免了贾道冲的死罪,不赐死了,还是按照原计划去岭南流放吧。

要说这个贾直言,他还有一个事情值得一说,被流放的时候,他已成婚,临走之前和妻子董氏告别,董氏哭的那是梨花带雨,因为舍不得丈夫嘛,贾直言就安慰妻子,说我这一去岭南,山高水长,生死不能预料,如果我死了,你就改嫁吧。

董氏的性格,十分刚烈,她直接用绳子把自己的头发捆了起来,然后对天发誓,说如果不是你的手,我的头发就绝不解开。

这意思就是,别说你活着我绝不改嫁,就算你死了,我也绝对不会另嫁他人。

妻子心意已决,贾直言没有再说话,和父亲踏上了流放之旅。

这一走,就是三十年时间。

三十年之后,朝廷一次大赦天下,这才把贾氏父子给放回来。

回来之后,再找妻子董氏,董氏真的没有改嫁,一直在等自己回来,当年用绳子捆住的头发,还是那么捆着。

因为一直捆着,没法儿洗,所以头发又枯又干,贾直言说哎呀现在我回来了,我帮你把头发给清洗一下。

因为长期就那么捆着,绳子已经解不下来了,没办法贾直言只好用清油润滑,慢慢的才把绳子弄下来,可是绳子一弄下来,妻子的头发竟然也全都脱落了,而且所有的头发都已经缠绕到了一起,根本就理不出来了,结发之妻这个成语,有可能就是从贾直言身上来的。

从岭南回来的时候,唐朝的皇帝已经是宪宗了。

宪宗李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宪宗对贾直言当年的孝行也略有耳闻,而且皇帝还认为,这下放岭南这么多年都没死,说明这人有生存经验,有社会经验,于是安排贾直言到淄青去做官。


(胸怀大志 唐宪宗李纯)

淄青,在山东那一片,地域十分广大,莱曹濮徐兖郓,青淄齐沂密海,都归淄青管理。

我们知道从安史之乱以来,唐朝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俩,一个是宦官弄权,一个是藩镇割据。

宦官弄权,其实好办,因为宦官不过是天子的家奴,他们的权力也不过是皇帝给的。

皇帝给宦官权力,宦官就有权,皇帝不给,宦官就没有权力,而且比较幸运的是,宪宗时的宦官,他们还没有掌握神策军,他们没有多少兵权,加上元和一朝名臣非常多,宪宗还比较会用人,因此当时基本能上没有宦官发挥的空间。

宦官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藩镇割据。

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的命令,截断财政而不上缴中央,这让皇帝十分之头痛。

宪宗其人,别的不说,前半生他是一个十分励精图治的帝王,即位之后他一直致力于解决割据问题,于是有一次宪宗就集结兵力,打算对淮西用兵。

淮西节度使的驻地,是在蔡州汝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汝南市。

当时的淮西节度使,原本是吴少阳,这吴少阳,他还算是比较听朝廷的话,没怎么割据过,可是吴少阳一死,他儿子吴元济就立刻揽过大权,控制淮西,并且要求朝廷册立他为留后。

官爵本为天下公器,朝廷选拔,让你干你才能干,你要父死子继,这不是割据的最大特点吗?那宪宗肯定是不干的。

我们李氏天下可以血脉继承,你肯定是不行。

宪宗不仅不干,还立刻派兵,要对淮西动兵。

吴元济和要朝廷对着干,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他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表面上响应朝廷,但暗中他却帮助吴元济,朝廷军队攻打吴元济的时候,他还趁火打劫,四处搞破坏,您说李师道坏到什么程度,京师里有个叫做武元衡的宰相,可以说是宪宗的王佐之才,力主宪宗削藩,李师道记恨武元衡,竟然派出一个刺客,到长安把武元衡给刺杀了。


(狼子野心 李师道)

反正,李师道不干好事,不仅暗中对抗朝廷,他品德更加低劣,动辄放火焚城,杀伤百姓,残害无辜,实可谓人神共愤。

贾直言这个时候,他就在李师道手下做事,至于职务,不太清楚,也许是参军幕僚一类。

贾直言忠君爱国,他看李师道整天不干人事,他很悲愤,于是他劝谏李师道,让他不要这么干,但是李师道不听,是置若罔闻。

贾直言没办法,某天他打了一口棺材,然后抬着棺材到李师道身边去进谏,那意思就是要不你就听我的,要不你干脆就把我杀了算了。

但是即便如此,李师道还是不听。

李师道以为,这一次朝廷削藩,还是会和以往一样,只是做做样子,很难触动藩镇的根本利益,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负责征讨淮西的,是大唐名将李愬。

蔡州城本来很不好打,历史上著名的几场发生在蔡州的战役,比如蒙宋灭金之战,朱温灭秦宗权之战,都非常的艰难。

但是,李愬审时度势,选择夜间行军,冒着大雪偷摸的潜行到了蔡州城下,然后以小股力量渗透进蔡州城,从里边把城门给打开了。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贵神速,以快制胜,虚实结合,诈敌惑敌,用险用奇,置之死地。

真叫是:

天时借风雪,地理隐行踪。

人和励死士,奇正合兵锋。

这一仗,就是著名的李愬雪夜入蔡州。


(雪夜入蔡州)

事实上此一役,单独写一篇文章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其过程非常的精彩且经典,可以说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但本篇文章主题不在此,就不做太多赘述了。

反正蔡州城破,吴元济被拿下了,李师道一看大事不妙,他立刻向朝廷请降,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长安当做人质来表达自己的忠诚。

其实这也只是缓兵之计,是为了麻痹朝廷,没多长时间他也公然反叛,宪宗肯定是不惯着,当即发兵征讨,但是还没等朝廷的大军赶到,李师道就被部下给杀掉了,刘悟遂投降朝廷。

李师道被杀了,那么李师道的这些亲随,包括贾直言,就都被下狱收监了。

但是实际上我们也知道,贾直言完全是被牵连的,他多次规劝李师道要忠于朝廷,可是李师道不听,这能怪贾直言么?
要不说宪宗前半生还真是明君,他一眼就发现小贾是无辜的,不仅把贾直言给放了出来,还提拔他做行军司马,让他和刘悟在淄青搭个领导班子来治理地方。

贾直言无罪开释,还升职了,他在淄青办事得力,政绩很好,几年之后被调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专门负责教育东宫的皇子。

太和九年,贾直言病逝,朝廷为此还专门辍朝一日,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在位。

文宗认为贾直言是个正臣直臣,死后有殊荣,赐给他一个工部尚书的职务。

巧的是,正是贾直言病逝的这一年,甘露之变发生了...

赐死,流放,卷入叛乱,贾直言曾经三次被皇权所抛弃,他是历史洪流中的浮萍,在宏大叙事的面前,他更是一个小人物,小到作者只能用只言片语的碎片叙事拼凑起他的人生。

但是,小人物也是人,他们也有爱,有恨,有血,有肉,他们是历史的一部分。

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他们是他们,他们,也是我们。

参考资料:

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中华书局.1983-6

新唐书(全二十册).欧阳修 / 宋祁.中华书局.1975-2-1

苑汝杰.唐代小说与唐代淄青镇节度使.求实,2006

郑东岩.试论淄青镇被平定的历史原因.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