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巴黎随着中方高层代表团结束对法国的访问,为期三天的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在最后一刻未能就取消白兰地关税问题达成共识。

这场谈判的破裂,不仅折射出中欧经贸关系的复杂博弈,更将法国白兰地产业推入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风暴。

5月15日,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在巴黎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埃里克·隆巴尔共同主持了会议。



双方围绕经贸合作、投资环境优化及多边事务协调等议题展开讨论,但在核心议题,取消中国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关税上始终未能突破僵局。

5月16日,隆巴尔在记者会上坦言,现阶段尚未达成最终解决方案,中方则未在协议上签字,仅表示“对话大门依然敞开”,这一结果令法国业界倍感压力。

这场关税争端的导火索可追溯至2024年,当年10月,欧盟以“反补贴”为由,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9%的关税。



作为欧盟内部的主要推动者,法国被中方视为关键阻力,作为回应,中国商务部于同年10月对欧盟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并于12月宣布对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要求企业缴纳保证金。

法国白兰地产业首当其冲,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占法国干邑出口总量的25%,年贸易额约14亿欧元,涉及法国4400个农场、120家酿酒厂及8万就业岗位15,中方措施实施后,法国白兰地企业股价应声下跌,产业链面临系统性风险。

面对压力,法国政府一度态度强硬,2024年底,法国外贸部长级代表索菲·普里马访华时要求中方立即撤回措施,但未获回应。



此后,法方立场逐渐软化,2025年3月,法国外长巴罗访华时强调“对话优先”,试图缓和局势,但法方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的立场仍未松动,导致中方持续保持反制压力。

分析指出,法国试图通过多重策略破局,一方面,推动欧盟与中国达成电动车关税替代方案,以换取白兰地关税豁免,另一方面,法国被曝与菲律宾达成南海巡逻艇交易,被解读为“地缘施压”的试探,但中方明确表态,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让步。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告,针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将于2025年7月5日公布,若法方未能在此之前推动欧盟调整对华电动车政策,中国正式加征关税几乎成定局。



白兰地产业游说团体频繁发声,警告“灭顶之灾”,农民和酿酒商群体是法国传统票仓,关税危机可能冲击2027年大选,法国需平衡欧盟内部对华立场分歧,同时维系中法在航空、核能等领域的千亿级合作项目。

中方在此次谈判中展现出清晰的底线思维,何立峰在对话中强调,法国需提供“公平、公正、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并呼吁欧盟停止“保护主义单边行动”,分析认为,中方的强硬姿态旨在传递双重信号,对等性原则以及产业链威慑。

此外,中方将白兰地关税争端与电动车问题捆绑,迫使法国在欧盟内部扮演协调者角色,若法方成功推动欧盟调整政策,或为后续中欧投资协定重启创造条件。



尽管谈判暂陷僵局,双方仍留有转圜余地,法国财长隆巴尔表示“对达成目标充满信心”,并提及“回归2024年前的贸易方案”可能性。

中方则持续释放合作信号,如何立峰邀请法国企业扩大在华投资,并承诺推进农业领域合作



但时间窗口正在缩小,未来50天,马克龙政府需在欧盟框架内斡旋,推动电动车关税政策调整,同时避免过度激怒德国等汽车产业大国。

若策略失败,法国不仅将失去白兰地市场主导地位,还可能动摇中法在航空、绿色能源等战略领域的合作根基,这场博弈的结局,或将重新定义中欧经贸关系的规则与边界。

信息来源:
《商务部回应何立峰赴法经贸会谈及白兰地关税调查:对对话磋商持开放态度》——界面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