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上海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办法》(沪住建规范〔2023〕18号)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第二条明确:“自2025年4月1日起,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或消防验收备案时,无需提交《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


当然,征求意见稿也明确,建设单位可自行开展竣工验收消防查验,也可委托具备从业条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消防查验,但消防服务机构从业条件,执业活动需依法依规从业,并对查验结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是否意味着,上海住建方面在等“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后,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将逐步剥离非住建主管的消防技术服务纯粹的“第三方”。上海走在前,是否全国也将逐步形成这一态势呢?

有些话,无法也不能说的太透,尤其是官方,说透了就不符合国情了。但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或从事消防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而言,有些不踩红线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应该无伤大雅。


实事求是,在当前消防技术服务市场环境下,消防设施检测报告,更多时候更像是为了应付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审批或备案需要,说人话就是,申报材料里面要有这份报告,至于与事实是否相符,有材料就可以,有机构承担责任就可以,比如住建部门,要较真一份检测报告,核对费时费力,涉嫌违法或违规,还要移交给消防技术服务的主管部门查处。

消防设施检测报告,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一份报告,沦落到如此境遇,原因是多方造成的,更多时候,熟悉消防技术服务行业、业态的朋友其实都心知肚明,但公开场合都不会轻易说出来。但话又要说回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本身也是既得利益者,如此“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事情,自然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也不会说出来。


然而正是这种关键性的节点,消防技术服务市场有今天这种业态,并非偶然结果。也许有些朋友总是认为市场规范缺乏一种行政强制导向,未能正确引导竞争与发展的关系,归咎于市场价格,市场最后需求是合格报告。但从整条消防技术服务的板块链分析,每个板块都是一个节点,节点与板块,都是整个服务的组成,比如年度消防设施检测,建设工程消防设施检测是两个板块,而相对于消防技术服务产业链,板块在链条中,也只不过是节点作用。

简单来说,消防技术服务每个环节,只要一个环节有问题,势必引导整个消防技术服务向问题倾向,也就是当前很多业内朋友认为的业态:同质化服务,唯价格论,报告结论只是应付行政检查需要。

上海住建方面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稿,消防设施检测报告本身为建设工程验收、备案“凑”材料,若正式稿明确行政审批前置要求取消,从市场角度看,建设工程验收前的消防设施检测板块自然会逐渐消失。


而对于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而言,是好是坏?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一旦全国铺开,会不会引发消防检测市场规模大塌陷?一般认为,从业人员应引起重视、思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