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2025年傣历新年欢声而至,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勐桑洛古寨迎来文旅融合新气象。这座百年傣族古寨通过“流光之景”咖啡馆的创新实践,将非遗传承、咖啡产业与节庆文化有机融合,为传统泼水节注入新时代文旅内涵。


古寨焕新:老建筑承载新业态

依山傍水的勐桑洛古寨,青石板路串联起鳞次栉比的傣族吊脚楼。泼水节期间,寨中新增的文旅地标——“流光之景”咖啡馆,成为游客体验文化交融的热门场所。这座由90后返乡青年张帆改造的吊脚楼,既完整保留了传统榫卯结构、竹编墙面等建筑特色,又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实现功能创新。藤编座椅与非遗织锦相映成趣,绿植光影间流转着传统智慧与现代美学的对话。


“我们以‘流光’寓意傣族人民对自然时序的感知,让老建筑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张帆介绍道。这座兼具文化展示与休闲体验功能的复合空间,开业首月即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带动周边8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11月,“流光之景”咖啡馆被评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新业态企业。

跨界融合:传统节庆的创新表达

泼水节期间,“流光之景”推出的“古寨雪茄文化初体验”活动引发关注。在江城县烟草专卖局整董雪茄烟叶工作站生产技术员指导下,游客可现场观摩雪茄烟叶卷制的全过程,通过味觉品鉴感受雪茄与普洱茶的文化共通性。“这是江城首次将特色农产品与传统节庆有机结合。”整董镇书记杨彪表示,该活动单日吸引体验者超200人次,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显著增长。


文创展区内,咖啡染线织就的渐变围巾、融合几何图案的织锦笔记本等创新产品备受青睐。这些由整董镇织娘制作的文创品,采用改良腰机织造技术,将咖啡渣天然染料与传统桑蚕丝结合,既保留菱形纹、水波纹等传统吉祥寓意,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其中以咖啡豆穿编的“种子手串”三天售出百余条,成为节庆消费新亮点。

青春力量: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在张帆的创业团队中,6名返乡青年各展所长:有的通过直播带货让非遗织锦走出普洱,有的策划出民族特色研学课程。这群年轻人既能在织机前演示传统技艺,也能用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展现出新时代乡村创业者的多元面貌。

“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俱进的表达。”张帆表示,团队已联合周边3个村寨成立文旅合作社,开发出“咖啡种植体验游”“非遗工坊研学游”等特色线路,带动58户村民户均增收4000余元。这种“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乡村资源创新开发”的模式,入选当地文旅融合典型案例。

随着更多文旅新业态的涌现,江城县“一城连三国”的区位优势正转化为发展胜势。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在泼水节的水花中,我遇见了江城的热情;在这家小店,我触摸到了民族文化的温度。”未来,随着更多文旅新场景的涌现,江城的“一城连三国”之美,必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马宁琦、李思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