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印巴冲突,印度损失惨重,全世界都看在眼里。然而在印度国内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但举国狂欢“胜利”,还邀请70国武官通报“胜利”成果,可是却唯独把中国和土耳其拒之门外。
印度这场自导自演的“胜利大戏”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5月13日,印度执政党人民党宣布在全国范围启动为期10天的爱国胜利宣讲活动,旨在强调“朱砂行动”的成就。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莫迪政府的舆论宣传,印度国防情报局局长拉纳亲自主持了一场简报会,向70国武官吹嘘“朱砂行动”的战果,把战场失利包装为“里程碑式胜利”,意图在国际上进一步强化印度的“胜利叙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印度军方这次大张旗鼓的通报“胜利”战果,其实就是在掩盖在本轮印巴冲突中的失利。至于巴基斯坦宣传的胜利,什么击落印度6架战机、摧毁S400防空系统等,在印度眼中全都是谣言。
很显然,印度对这次的冲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按照印度的说法,他们虽然损失了几架战斗机,但是实现了作战目标,所以依然是“胜利者”。
印度的宣传能力和自欺欺人的本事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不得不服。
不过,细心的人很快发现,这场看似盛大的国际简报会却少了两个关键国家的身影——中国和土耳其。印度给出的解释是中、土两国在整个冲突期间“对印度持非常公开的批评立场”,其实这完全是在睁眼说瞎话。
先不说土耳其的态度,中国自印巴冲突爆发后,就一直在努力劝和、呼吁和平,所以印度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事实上,印度不邀请中、土两国,主要是因为中、土都与巴基斯坦有着密切的军事合作。
在本轮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使用的主力装备全都是中式武器,还出动了大量土耳其无人机,因此,中、土两国都能从巴方那里获得更多的冲突细节。
印度心里非常清楚,他们在此次冲突中并没有占到便宜,所谓的“胜利”根本就经不起推敲。一旦邀请中、土两国武官,他们要是不说话还好,万一在简报会上提出一些让印度下不来台的问题,戳穿了印度精心编织的“胜利谎言”,那就要在全世界面前颜面尽失了。
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干脆就不邀请中、土两国武官。不过,印度这种刻意排除中、土两国的举动,实际上恰恰暴露了其心虚与不安,反而更让国际社会怀疑其真实战果。
印度如此上蹿下跳地卖力表演,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实际上反而暴露了印度社会的深层困境。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自建国以来就缺乏共同的国族认同,只能通过“大国幻想”掩盖社会矛盾,维系国家凝聚力。
莫迪执政后,积极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试图以宗教来凝聚国家共识,短期内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也加剧了宗教矛盾和族群冲突。
对于印度政府来说,承认失败可能会引发内部动荡,动摇莫迪政府的统治基础。因此,这种“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为了印度应对内外压力的一种常用手段。
印度自诩为军事强国,可是在这次冲突中却损失惨重,直接让印度的军事神话破产,还曝光了万国牌武器带来的战斗力低下问题。此外,印度在从美、俄、法等国引进武器装备时,其采购价经常要高于其他国家,印度国内一直有声音质疑军方是否吃回扣。
现在印度在本轮冲突中失利,国大党等反对派很可能旧事重提,以此来攻击莫迪及其领导的人民党。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莫迪政府也不能承认失败,必须拼命塑造“胜利”形象。
赢就是赢,输就是输,承认失败并不可耻,而是为了知耻而后勇,在下一次获得胜利。如果自欺欺人、闭目塞听,最后只会遭遇更大的失败。
2019年印巴冲突时,印度损失一架米格-21战机,飞行员阿比南丹也被俘虏,可是印度却宣称阿比南丹击落了一架F-16,还把他塑造成了国家英雄。正是因为没有正视2019年的失败,盲目自大,印度才会在6年后遭遇更惨重的失败。
短期来看,印度的这套“胜利叙事”安抚了国内的民众,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有利于和平。可是从长远来看,会极大助长印度国内的极端民粹主义,裹挟印度的对外政策,让印度政府变得越来越激进和具有攻击性。
印度这种“丧事喜办”的外交表演,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和巴基斯坦的矛盾,也会影响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谎言总会有被戳穿的时候,为了真正获得对巴军事胜利,印度肯定会加强军事准备,南亚地区可能会陷入更危险的军备竞赛。一旦印巴再次爆发冲突,其规模和烈度很可能会更大,而缺乏反思的印度可能会再次失败。
消息来源:
环球时报:印度向70国外交官通报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