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6 日,“品杜阮美食,享清凉一夏”2025 年广东(江门)杜阮凉瓜美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戴爱莲广场揭幕。此前,杜阮凉瓜凭借央视《三餐四季》栏目中撒贝宁等明星嘉宾的倾力推荐,在社交媒体掀起 “打卡央视同款” 热潮,热度居高不下。此次为期三天的活动,从 “舌尖” 到 “指尖”,让杜阮凉瓜上演 “72 变”,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集美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 “凉瓜 +” 盛宴。


杜阮凉瓜清爽上市

热度持续飙升

今天一早,杜阮镇家家农户都拿出了自家的头牌凉瓜,前来凉瓜节现场一竞“凉瓜王”称号。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参展的凉瓜都“旗鼓相当”,独特的外型、饱满的色泽、均匀的瓜纹和十足的重量,吸引众多市民拍照。


来自中和村的农户温福安种植杜阮凉瓜二十年多,此次首次参加凉瓜节便斩获金奖,“我种植面积约 3 亩,种植秘诀在于管理,目前其凉瓜亩产约 5000 斤,平时都有固定客户拿货,通过客户将产品销往外地。”温福安表示。


活动上,竞拍环节成为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本次评选中的至尊瓜、金瓜、银瓜、铜瓜、优秀瓜五组珍品,分别被万洋集团有限公司、兴艺数字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浔益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建雅摩托车科技有限公司、华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五家爱心企业拍得,最高价为18.8万。

“当前,我们已建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80余亩,全面推行‘绿色防控+精准滴灌’技术,实现农药使用量减少60%、产量提升15%的生态种植目标。今年以来,杜阮凉瓜产量在1050吨左右。”江门市蓬江区杜阮凉瓜协会会长、侨乡汇农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黄慧宏介绍道,通过与省农科院合作选育的新品种,不仅保持了传统凉瓜的爽脆回甘特性,更增强了抗病抗旱能力。

近年来,"杜阮凉瓜"区域品牌价值大大提升,带动全镇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杜阮一直有种植凉瓜的传统,随着推广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近期央视关注及凉瓜节对凉瓜宣传作用显著,借助网络传播,吸引了众多如茂名等地的外地客人专程前来购买,近几年销量也不断提高。”农户黄松达笑着说。


“未来将进一步规划建设5G智慧农业示范园,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运用AI算法建立生长模型,让无人机植保、智能补光系统成为田间标配,争取在明年建成全省首个凉瓜种质资源数据库,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黄慧宏说。

一颗凉瓜“72变”

变通产业发展新路径

在凉瓜节上,“小凉瓜”撬动“大产业”正在上演:从田间地头的传统种植到美食文化IP的创新塑造,从单一产品到涵盖凉瓜外婆茶、凉瓜护肤品的全产业体系,从杜阮人民家中餐桌到四度登上CCTV,一颗凉瓜“72变”,化成乡村产业的“满汉全席”。


“近年来,在蓬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杜阮镇深耕凉瓜产业,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舌尖上的凉瓜’为起笔,推动杜阮凉瓜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到江门首张‘湾区认证’,绘出产业发展新图景。”杜阮镇党委书记石锦明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场展示了丰富的凉瓜美食盛宴:从蓬江区“十大名菜”冰镇杜阮凉瓜、凉瓜排骨汤、杜阮清汤羊,到凉瓜糖水、黄金凉瓜烙、凉瓜油条,每一道菜品都蕴含杜阮特色。现场还设有杜阮优品专区,展示各村(社区)的特色农产品,阵阵香味吸引众多市民前去品尝。


“央视播出杜阮凉瓜相关内容后,由于片中的厨师为上巷本村人,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推广,其制作的冰镇凉瓜、炒凉瓜销量上升,新推出的凉瓜配豆豉销售也大幅提升,吸引大量游客到线下打卡。”上巷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分享道。

为进一步推动凉瓜从种植向深加工延伸,不断丰富产业结构,活动上,杜阮凉瓜产业学院顺利揭牌,标志着杜阮凉瓜产业“产教”融合正式开启新篇章,未来双方将在品种培育、深加工技术、品牌营销等领域深耕。同时,杜阮凉瓜护肤品和洗护用品首发,包括杜阮凉瓜面膜、精华液、美肌水、亮肤乳、美容霜,实现从“舌尖上的清凉”到“肌肤上的清爽”。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

5月16日持续到5月18日

曾获中国好导游、省金牌导游的于潇峰作为杜阮凉瓜推荐官现场推介了三条特色杜阮凉瓜旅游路线,市民游客不仅能品尝 “央视同款” 清凉,更可沿着杜阮文旅线路,深入田间地头体验农耕文化。“旅游行业协会将以本届旅游节为契机,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从农业、文化、餐饮、康养多方发力,深挖潜力,满足多元需求,共同打造杜阮凉瓜的文旅品牌,助力杜阮凉瓜融入旅游发展。”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区启源表示。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日报记者/邓少军 任佳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