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婉清)5月16日报道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全国助残日期间,成都市以“智AI成都·蓉光闪耀”为主题,开展各类助残活动150余场。今天上午,成都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场活动在龙泉驿区洛带镇五凤楼广场启幕。此次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成都市残联与龙泉驿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围绕“促进消费 推动就业”“关爱行动 融合共享”“自强互助 携手前行”三个篇章,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区域协作”三位一体模式,立体呈现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都图景”。
智能仿生手、AI语音交互轮椅、无障碍居家改造系统……活动现场的科技助残产品展示展销会上,数十款前沿科技辅具集中亮相,多家科技企业联合发布“残障友好型”产品解决方案,展现科技的力量与温度。残障体验者,通过脑机接口设备操控机械臂完成精细动作,视障人士借助智能导盲眼镜“看清”展台导览,直观展现科技赋能残障群体生活、就业的多元可能。展会相关科技公司负责人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残障人士参与社会的门槛,让科技成为他们融入日常的隐形翅膀”。舞台上,现场残障人士学习操控无人机的视频,展现了科技赋予的“破茧之力”。市残联切入“低空经济”,推出无人机培训项目,让残疾青年们成为技艺娴熟的“飞手”,通向新的就业领域和赛道。
舞台上,现场残障人士学习操控无人机的视频,展现了科技赋予的“破茧之力”。市残联切入“低空经济”,推出无人机培训项目,让残疾青年们成为技艺娴熟的“飞手”,通向新的就业领域和赛道。
同时,“美丽工坊·幸福集市”各类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成都市残联以“美丽工坊”残疾人就业增收项目为重点和引擎,为残疾人朋友打通从产品到市场的通道。截至目前,打造“美丽工坊”重点生产地12个、建成90个实体销售单元、文创工作室(工坊)10个、非遗及文创项目33个,生产地年销售额达1100万元。孵化残疾人非遗传承人7名,残疾人文创手作产品涵盖23类、178种,开展“美丽工坊”残疾人文创“六进”活动15场。成都“美丽工坊”成功走进故宫博物院、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受邀到澳大利亚、印尼、越南等地参展。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现场还发布了“蓉光闪耀•成就梦想”首批24个典型案例,举行了“牵手‘福’蓉·助愿成真”成都市残疾人547个微心愿对接。据介绍,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开展“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行动,征募助残工美大师244名、助残文艺大使272名、公益助残单位3005家、志愿助残队伍2950支,开展残健共融活动3000余场、惠及残疾人30余万人次。在此背景下,成都市“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行动专项基金应运而生。一年来,专项基金通过八大公益板块协同发力,专项基金累计募集善款善物达1553.55万元,在场景营造、就业帮扶、康复服务等领域直接惠及残疾人2600余人次。
此外,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中国西部主要城市残疾人工作区域协作机制》,这标志着西部残疾人事业迈入跨区域联动发展的新阶段。此次西部区域协作机制突破行政边界,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的精准对接,形成了助残事业的“西部解法”。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这种跨区域协作模式有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推动残疾人事业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推进”转型升级。
作为全国“首批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成都市与中国残联、四川省残联签署科技助残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领域深化协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做出有益探索。未来,成都将以建设幸福城市为牵引,全面实施“助残服务提质三年行动”,锚定三大方向持续发力:让科技赋能更精准,让文创融合更深入,让城市包容更有感。